“这下解释不清了!”广东广州,一幼儿园老师要求孩子回家做国庆手工作品,一家长带着

潮流密码我来解 2025-09-29 14:29:10

“这下解释不清了!”广东广州,一幼儿园老师要求孩子回家做国庆手工作品,一家长带着自己孩子在家用废纸箱做出“东风—5C”模型。结果,孩子来到幼儿园后,听到周围的赞美声,嘴角都快压不住了!网友:“这就是传说中的手搓核弹吗?” 据新民晚报9月28日报道,“做东风—5C!”当这个提议从孩子的父亲口中说出时,一家三口还懊恼着用什么“创意”完成幼儿园布置的国庆主题手工作业。 相比传统的纸花或灯笼,导弹车模型无疑是“另辟蹊径”的选择。然而,要将一堆快递箱变成象征“国家力量”的导弹车,难度可一点都不小。 从找材料开始,爸爸的果断和动手能力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翻出家里存放已久的硬纸箱,但发现模型需要更多的支撑材料。 第二天,他顶着暑气跑到快递站讨要未使用的硬纸箱,就连每一块裁剪过的边缘都仔细用砂纸打磨过,生怕锋利的边角划伤孩子。 模型制作过程完全是一场接力战。爸爸负责主体搭建,妈妈细心修剪纸板边角并用胶带固定,小女孩则拿起彩笔认真给模型涂色。 尽管体力有限,小女孩仍然满腔热情,画星星、贴胶带,忙得不亦乐乎。深夜时分,孩子已经趴在爸爸膝盖上打起了瞌睡,可依然攥着蜡笔“小任务没完成不放手”。 爸爸扶着孩子的小手贴好最后几个“装饰”,整个模型也终于完成——外观严谨的导弹车,附带细腻的纹路和涂色,让人一眼就明白“这是国防力量的象征”。 送到幼儿园那天,小女孩骄傲地抱着作品走进校门,听着周围小朋友的惊呼声,不禁挺直了小小的身板。同学们围着她的模型左看右摸,连老师也连声称赞,毕竟“车身结构稳、细节还原,真是个用心的手工!” 更加令人感叹的是,作品并不单单是“好看”那么简单。小女孩骄傲地向老师和同学们讲解:“这是东风—5C,保护国家用的导弹车!”还有孩子天真地问它“能不能飞到天上”,小女孩的回答充满自信:“当然能!还能保护我们,让坏人不敢欺负我们。” 显然,这不仅是一次展示手艺与创意的机会,更是让孩子认识国家力量、感受安全感的契机。 这一幕被拍下来,转发到家长群和社交媒体后,迅速引发了共鸣。网友戏称这是“手搓核弹”,笑之余更多的是感叹:看似一个幼儿园布置的简单小任务,却传递出了家庭教育的深远意义,毕竟对孩子来说,这不仅仅是做手工,而是一个充满爱的、关于家国情怀的潜移默化的启蒙。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手工作业”的真正意义。国庆主题的“硬核”手工似乎在幼儿园里成了一种新潮流,那就是用废旧材料搭建天安门,用易拉罐制作坦克模型,用奶粉罐改造火箭发射塔,甚至用不锈钢打造迷你航母模型。 这些创作看似简单,却实践着一个共通的理念:结合动手能力与爱国情怀,让孩子在零件组装与色彩涂抹中感知“国家”的概念。 广州这家幼儿园的老师曾在采访中强调,布置手工任务的目的从来不是比“谁更精致”,也不是给家长“额外添负担”,而是希望借此机会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创作灵感,在亲子互动中对国庆的意义多些认识。 而作品中承载的那份用心,往往能直击每个人的内心。正如广东小女孩的父亲所说:做模型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追求最终的“大奖”,而是想让女儿更深刻地理解导弹车的意义。 “保护国家”这几个字很抽象,但当孩子亲手画下一颗颗小星星贴在导弹车上时,这个抽象的概念却生动有趣地融入了她的认知。 说到底,每一个像“东风—5C模型”这样的手工作品,未必都需要精美绝伦的外观,更不需要家长“代劳偷懒”完成作业。哪怕做得再歪、涂得再不规整,只要孩子全程参与,作品就有了意义。 一些研究显示,孩子在亲自完成手工的过程中,不只是提升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在过程中感受到了属于集体、国家的情感归属,这种感受远比单纯学习理论知识更深刻、持久。 从小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和家国情怀,这或许是这场手工热潮背后的真正价值。正如有网友在评论中调侃,“灯笼、火箭模型再难,也是快乐的负担。” 其实,这种“看起来难搞”的作业转化为的是一份独一无二的回忆——孩子不仅学会了做手工,更学会了感恩那些守护他们成长的“大力量”。 国庆手工的意义已远远超越了传统的课堂教育范围。它让家长与孩子重新思考参与作品背后的价值,也让复杂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最亲切、最细腻的方式中得以展开。 与其在讲台上严肃地布道“国家发展史”,不如用纸盒导弹车的方式,让一颗颗小小的种子悄然发芽。 无论是在校门口抱着作品自信满满的小孩,还是陪伴到深夜,把细节做到极致的父母,都是这个故事里温情的主角。 而爱国,正是在这种互相影响的潜移默化中被传递下去。这种双向的教育不仅塑造了孩子的认知,也让家长在陪伴中更加体会到育儿的价值。 主要信息来源:新民晚报--2025.09.28

0 阅读:2
潮流密码我来解

潮流密码我来解

潮流密码我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