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河北军营,哨兵拦了个穿旧中山装的老人,老人竟说:“让你们师长跑步来见!”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0年的夏天,河北军营外执勤的哨兵,目光警惕,忽然一个身着旧中山装的老人出现在视野里,他满头白发,步履缓慢却带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沉稳与气势,老人没有任何迟疑,径直朝着军营深处走去,仿佛那里本就是他熟悉的地方。 哨兵立刻上前拦下他,例行要求出示证件,老人微微停步,神情平静,却并未拿出任何证明,他只是倚着拐杖,语气坚定地说,要让营里的师长跑步前来见他。 这个回答让哨兵心中一惊,常人怎会如此大胆?又怎会直呼师长之名?军纪在前,哨兵不能擅自放行,只得小心翼翼地将情况汇报,营地里顿时弥漫起一种不同寻常的气氛。 消息很快传到了师长裴飞正的耳中,他原本正在批阅文件,听到这一情况时,不由得愣住了,那句熟悉的口吻,那种让人不容置疑的气势,让他立刻意识到来者绝非寻常人。 他猛地站起身,顾不上炎热,急切地朝大门口赶去,同行的军官们都很惊讶:究竟是哪位老人,能让堂堂师长失态到几乎小跑的地步? 当裴飞正远远看到那道熟悉的身影时,心中一股复杂的情感涌了上来,眼前的老人,正是曾经带领他浴血奋战的老首长——贺健。 二十多年前,他还只是个年轻稚嫩的战士,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跟随在贺健身边,那时的老首长脾气火爆,却最懂得兵的苦与难,严厉训斥过,也冒着风险保全过,他们之间不仅有上下级的关系,更像是师徒之间的情谊。 贺健本名喻安良,1910年出生于湖北黄安的一个农家,少年时不安分好动,常常惹是生非,但当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他毅然投身其中,1929年参加红军,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军旅生涯。 年轻时的他作战勇敢,不畏生死,很快崭露头角,1930年代,他曾担任徐向前的警卫员,后来又历任连长、团参谋长,屡立战功。 抗战期间,他带领部队深入敌后,坚持游击斗争;解放战争中,更是指挥若定,敢打硬仗,1955年授衔时,他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将领之一。 与很多将军不同的是,贺健不仅勇猛,还极为注重纪律与兵心,他从不轻易苛责年轻士兵,常常在关键时刻选择宽容与引导,正因如此,他在部队里威望极高,下属对他既敬畏又感激。 裴飞正正是在这样的熔炉中成长起来,年轻时,他差点因一时冲动而犯下大错,幸得贺健力排众议,才避免了最严重的惩处,那次经历,让他终身铭记“纪律与教育并重”的道理,也让他对老首长心怀深深敬意。 此刻重逢,裴飞正快步来到营门,郑重地迎接这位让自己敬仰一生的老人,军营里的官兵们终于明白,刚才那个坚持拦下老人的哨兵,面对的竟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将军。 老人虽然气势不凡,却并没有为难哨兵,反而十分欣慰,他赞许地表示,正是因为有这样尽职守则的兵,部队才能保持铁一般的纪律。 在军营里短暂的停留中,贺健与儿子见了面,也随意走了走训练场,看到年轻官兵们顶着烈日训练,他不禁停下脚步,仔细观看动作,时而点头,时而提出几句中肯的建议。 他强调,单兵素质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团队协同,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形成真正的战斗力,他还顺带回忆起当年在硝烟弥漫中,战士们常常一支枪几个人轮流用的情景,如今的条件已是天壤之别。 午饭时,他没有接受特殊安排,坚持在普通士兵食堂用餐,菜肴简单,却让他想起了昔日行军途中啃干粮、喝野菜汤的日子。 他与年轻战士们谈笑,关心他们的家乡与生活,叮嘱他们要珍惜当下的条件,更要牢记肩上的责任,那种平易近人的作风,很快打消了官兵们的拘谨。 时间虽短,这次到访却在部队里留下了深刻印象,对裴飞正而言,这不仅是久别重逢,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他深切体会到,老首长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立下的赫赫战功,更在于他身上体现出的忠诚与责任。 老人离开时,身影渐渐消失在夕阳下,军营里却久久回荡着那句掷地有声的话:“让你们师长跑步来见我。” 这句话不再是一种倔强的要求,而成为一种象征,它象征着老一辈将领的自信与底气,也象征着军中传统与精神的传承。 多年之后,当人们再次提起这一幕,更多想到的已不是一位白发老人的突兀举动,而是那份历经战火淬炼的坚毅与真诚,它让一代又一代官兵懂得,纪律与担当,勇气与情义,才是军队长久立于不败的根本。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红网——开国将军贺健之子贺平访问长征书院
1942年,万毅被捕,蒋介石下令杀了他,万毅知道后,趁看守不注意,翻墙逃走了,谁
【11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