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0岁的解放军师长周志坚,迎娶19岁的女护士,谁知新婚当夜,周志坚却莫名失踪,许世友知道事情原委后,笑骂道:“好你个周志坚,结婚也不忘本。” 1933年,周志坚十六岁正式入党,很快就从战士升到班长、排长。土地革命时期,他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率班组埋伏河边芦苇丛,待敌军过河就开火,战士们端刺刀冲上去。川陕苏区那会儿,他参加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在万源保卫战中腿上挨了重伤,差点没命。长征跟红四方面军走,扛重机枪过雪山草地,三次穿越沼泽,脚上冻疮一层一层,负伤了还得抬伤员。到了陕北,红四军缩编,他当上第十师师长,参加山城堡战役。1937年从抗大毕—— 业,立马赶上抗日烽火。太行山里,他带部队打游击,白天钻山沟,夜里摸炮楼,一年下来,胡子拉碴,头发打绺,老百姓叫他“周铁匠”——又硬又能锤。1940年,他升任旅长,率部在鲁南炸毁日军火车,车厢横七竖八,他站在车头上,两手叉腰,笑得像刚打完铁的汉子。此后抗战胜利,蒋介石翻脸,他又被扔进解放战争的大炉膛,华野十三纵成立,许世友点将:“周铁匠给我当司令员!”于是山东战场上,谁提起“周铁匠”都打怵:这家伙打仗不要命,冲锋号一响,他第一个蹿出战壕,副手拽都拽不住。 就是这么个狠人,1947年春天,30岁,终于肯成家。对象是卫生队的小护士,姓李,19岁,眉眼清秀,打针不疼,战士们背地里叫“李一针”。周志坚胳膊负伤,被她三针下去,血止住了,心却止不住了。养伤半个月,他天天往卫生队跑,没话找话:“小李,你看我这胳膊,还能扛机枪不?”小李红着脸回一句:“扛得动,但别再往枪口上撞。”一来二去,两人对上眼。许世友拍板:“铁匠该有个窝了!”于是选了个黄道吉日,营房里摆几桌酒,没有花轿,没有鞭炮,只有一锅红烧肉、一盆白面馒头,外加战士们自编的“腰鼓”——弹药箱倒扣,敲得震天响。 热闹到半夜,新郎却不见了。新娘坐在炕沿,手里攥着红绸子,心里直打鼓:难道铁匠后悔?还是紧急任务?其实周志坚前脚敬酒,后脚接到侦察员报告:国民党一个团正悄悄摸过来,离驻地不到三十里。他酒意瞬间全消,顺手摘下胸前大红花,往桌上一扔:“娘的,老子洞房不进了,先去给他来个洞房炸!”他带一个营,连夜奔袭,黎明前把敌人包了饺子,俘虏三百多,还缴了两门山炮。回来时,天已大亮,他浑身泥水,腰间挂着缴获的手枪,一推门,看见小李还坐炕上,眼圈通红。他挠挠头,憋出一句:“对不住,仗比你俊,我先打了仗。” 许世友闻知,电话打来,开口就笑:“好你个周志坚,结婚也不忘本!”周志坚嘿嘿回:“报告首长,老婆跑不了,敌人跑了就抓不回了!”许世友笑完,转头吩咐参谋:“给铁匠记一功,再给他补一天假,今天不许任何人打扰!”战士们识趣,营区当天安静得出奇,只闻远处鸟鸣。小李后来回忆,那天周志坚睡得跟死猪一样,呼噜声像重机枪,她坐在床边,给他擦脸上的泥,擦着擦着,眼泪掉他手背上——那是她第一次见“铁匠”累成这样。 此后岁月,周志坚继续南征北战,从山东打到福建,从淮海战役到渡江战役,身上又添几处伤疤。建国后,他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离休那天,他把礼服叠得整整齐齐,压在箱底,说:“比起牺牲的战友,我啥也不是。”晚年爱给小孩讲故事,讲得最多的,不是胜仗,而是新婚夜那场“逃跑”:“记住,啥时候都不能忘本,敌人来了,洞房也得让路!”孩子们听得直眨巴眼,心里种下种子:什么叫军人——枪声就是命令,责任大于天。 我看完这段史料,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今天的我们,动不动就“emo”,动不动就“躺平”,人家洞房花烛都能拎枪上阵,我们加个班就怨声载道。当然,时代不同,不能总拿血肉之躯比,但那种“国家在前,小家在后”的劲头,确实该拎出来晒晒。爱情很美,可没有脊梁骨托着,再美也立不住。周志坚用一场“失踪”告诉我们:真正的浪漫,不是玫瑰和烛光,而是我打完仗回来,你还在灯下等我,且懂我为什么离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43年,戴笠都称“鬼难拿”的汉奸,八路军两次围捕都失手!汉奸巧用易妆术逃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