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想找理由杀了沈万三,指着猪蹄子问:“万三,这是什么菜?”沈万三当然知道朱元璋用意,猪跟朱同音,说出来那不是找死?于是他绞尽脑汁想出个答案,跪着回答:“回皇上,此菜名万三蹄!” 说起沈万三,得从元朝末年讲起。那时候,天下乱成一锅粥,朱元璋还在濠州当和尚,沈万三却已经在苏州周庄安家落户了。他爹沈佑是湖州人,早年迁到这儿,开垦一片片低洼地。本来那地儿只长芦苇和茅草,沈万三接手后,靠着勤快劲儿,排水施肥,几年工夫就变出高产稻田。家族靠种桑养蚕,攒下第一桶金。 沈万三不是光守着田地过日子的人。他看准了江南的商机,买船搞水运,沿运河拉丝绸瓷器去北方卖。元至正年间,海外贸易也火起来,他雇人从爪哇、占城进香料象牙,换回金银珠宝。周庄离大运河近,成了他的货仓枢纽。听说他还跟当地大户联手,搞起了“通番”生意,家产很快就堆到千万两白银,占了江南民间财富的七成。百姓们管他叫“江南第一富”,他也没少回馈乡里,修桥补路,帮灾民渡难关。这在乱世里,算得上积德行善。 可好景不长,朱元璋打下江山,洪武元年就定都南京。建都得花钱,城墙从中华门到水西门那段,沈万三二话不说,出资三分之一,雇工运石灰砖头,帮着把南京城砌得固若金汤。朱元璋出身穷苦,对这些土豪劣绅本就看不顺眼,总觉得民间钱多藏着祸心。沈万三这么高调出力,朱元璋表面上谢了,心里却犯嘀咕:这家伙富可敌国,万一买通军心怎么办? 洪武初年,朱元璋微服私访江南,化名张顺,住进沈万三府上。沈万三张罗宴席,桌上菜肴丰盛,有清蒸鱼片、炒青菜啥的。忽然端上来一盘红烧猪蹄,酱汁浓郁,香气扑鼻。朱元璋筷子一指那盘菜,慢条斯理问:“万三,这是什么菜?”沈万三一听就明白,猪跟朱同音,这要是直说“猪蹄”,不就撞枪口上了?大不敬的罪名,够杀头的。他脑子飞转,赶紧跪下回话:“回皇上,此菜名万三蹄!”朱元璋听罢,哈哈一笑,危机总算过去了。这事儿后来传成传说,可它戳中了那时代商人与皇权的微妙张力:一句话,就能定生死。 宴席过后,沈万三还想表忠心。洪武四年,朱元璋南征,沈万三自掏腰包,联络粮商买米麦布帛,运往前线军营。工人们忙着装袋,牛车拉到营寨分发。可朱元璋一听这消息,火冒三丈:民间私自犒军,这是僭越!他觉得沈万三在收买人心,威胁皇权稳固。回京后,朱元璋派心腹去江南,捏造沈万三“图谋不轨”的罪名。洪武六年,官兵直扑沈府,砸开库房,银箱绸缎一车车拉走,全家财产充公。沈万三带着老婆孩子,流放到云南边陲,从此家道中落。 到了云南,沈万三没消沉。他勘探当地山地,开茶园教民采摘烘焙,生意慢慢复苏。云南茶业从这儿起步,他凭着旧日经验,又攒下些家底。可天不遂人愿,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逝,宫廷里风波四起。沈万三看清时局,干脆隐居山林,不再沾商海是非。朱元璋洪武三十一年驾崩后,沈家得了些平反,可他已不愿再趟浑水,回到江南低调过日子,直至洪武末年去世。 沈万三这辈子,从寒门小子到江南首富,再到流放隐遁,活脱脱一部财富浮沉录。史书上,《明史》记载他出资建城和犒军的事儿,可猪蹄那段多是民间传说。顾城等史家考证过,沈万三可能早死于元末,连朱元璋面都没见着。但不管真假,这故事流传至今,总让人感慨:在封建王朝,商人再有能耐,也得夹着尾巴做人。财富来得快,去得也猛,朱元璋的猜忌心重,杀戮无度,典型那时代帝王作风。沈万三的遭遇,提醒后人,勤劳致富是正道,可碰上专制权力,就得学会低头保命。
朱元璋想找理由杀了沈万三,指着猪蹄子问:“万三,这是什么菜?”沈万三当然知道朱元
蕊蕊聊过去
2025-09-28 14:45:19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