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夷宋之问上演 “诗祸” 闹剧:为夺佳句,舅舅竟对外甥痛下狠手 在初唐的诗坛,刘希夷宛如一颗骤然升起却又迅速陨落的流星,短暂却夺目。一日,刘希夷漫步于洛阳的庭院之中,春日的繁花似锦并未让他感到愉悦,反而引发了他对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他低声吟哦,脑海中思绪翻涌,笔锋游走间,一首《代悲白头翁》应运而生,其中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两句,宛如神来之笔,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变迁刻画得入木三分,一经写出,便似有魔力般,在文人墨客间口口相传。 彼时,宋之问虽年龄稍小于刘希夷,却凭借自身才学在诗坛也占据了一席之地,且因其善于逢迎权贵,在朝堂之上亦混得风生水起。当他听闻外甥刘希夷创作出如此惊世佳句,内心的贪婪瞬间被点燃。宋之问深知,若能将这两句诗据为己有,无疑会为自己的诗作增色不少,进而在诗坛与官场更上一层楼。 于是,宋之问匆匆赶到刘希夷家中,见到外甥后,也不寒暄,便直截了当地表明来意:“希夷啊,你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实乃千古绝句,舅舅我甚是喜爱,你且将此诗转让于我,日后定不会亏待你。” 刘希夷闻言,不禁一愣,他从未想过舅舅竟会提出如此无理要求,当下便婉拒道:“舅舅,此诗乃外甥心血所凝,承载着我对人生的诸多感悟,实在难以割舍,还望舅舅谅解。” 宋之问碰了一鼻子灰,却并未就此罢休,他开始软硬兼施,先是好言相劝,许下诸多好处,见刘希夷不为所动,脸色渐渐阴沉下来,威胁道:“希夷,你莫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在这洛阳城中,我宋之问也算有些权势,你若不答应,日后可别后悔。” 刘希夷生性刚直,面对舅舅的威逼利诱,丝毫不惧,再次坚决拒绝。 宋之问见刘希夷态度坚决,心中的怒火再也压抑不住,他拂袖而去,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夺回这两句诗。回到府邸后,宋之问辗转难眠,满脑子都是那两句诗。最终,他竟想出了一个极为恶毒的主意 —— 派人去抢。他唤来几个心腹家丁,恶狠狠地吩咐道:“你们今夜潜入刘希夷家中,务必将那首写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稿给我抢回来,若是他敢反抗,便给我狠狠教训,出了什么事,有我担着。” 家丁们领命而去。 是夜,月黑风高,几个黑影悄然潜入刘希夷的住处。刘希夷正在秉烛夜读,突然听到一阵嘈杂声,还未等他反应过来,家丁们便破门而入。刘希夷见状,大声呵斥:“你们是何人?竟敢擅闯民宅!” 家丁们并不答话,四处翻找诗稿。刘希夷这才明白,定是舅舅宋之问不肯罢休,派人来抢夺诗稿,他奋力阻拦,却被家丁们打倒在地。一番搜掠后,家丁们找到了诗稿,得意洋洋地回去复命。 刘希夷遭此劫难,心中悲愤交加,他挣扎着起身,决定要去找舅舅理论。然而,还未等他出门,此事便已在洛阳城传开。文人雅士们听闻宋之问为夺诗稿,竟派人闯入外甥家中强抢,皆感到震惊不已,纷纷对宋之问的行为表示不齿。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都在指责宋之问的恶劣行径,好好的诗坛,一时间因这场闹剧变得乌烟瘴气。宋之问得知事情闹得满城风雨,不但没有收敛,反而一不做二不休,为绝后患,竟命家丁用土囊将刘希夷活活压死。一代天才诗人,就此陨落,年仅 29 岁。 而宋之问虽暂时得到了那两句诗,将其融入自己的诗作《有所思》中,但他的丑恶行径却被世人铭记。他的名字,也因这场 “诗祸” 闹剧,永远地与贪婪、残暴联系在了一起,成为诗坛的一大笑柄。此后,每当人们读到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除了感慨诗句的绝妙,也会想起这段令人唏嘘的诗坛往事,警醒着后人莫要为了名利,丧失了为人的底线与文人的风骨。
刘希夷宋之问上演“诗祸”闹剧:为夺佳句,舅舅竟对外甥痛下狠手 在初唐的诗坛,
体育热点追踪者
2025-09-24 10:26: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