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尼教是公元3世纪(240年前后)由波斯人摩尼创立的宗教。在中国又称明教、魔教、牟尼教等。摩尼初在巴比伦传教,后因祆[xiān]教徒反对,他被处死,四散后东来之教徒传教于河中、印度和中国。在3世纪下半叶,盛行于帕提亚地区,而且已经传入中亚粟特地区。 根据宋代释志磐所撰《佛祖统纪》卷39的记载:“延载元年(694年)……波斯国人拂多诞(摩尼教教职)持二宗经伪教来朝”,摩尼教始入中国。此外,《册府元龟》卷971《外臣部·朝贡四》中的下述这段话:“(开元七年)六月,大食国、吐火罗国、康国、南天竺国遣使朝贡。其吐火罗国支汗那王帝赊上表献解天文人大慕:-其人智慧幽深,问无不知。伏乞天恩,唤取慕,亲问臣等事意及诸教法,知其人有如此之艺能。望请令其供奉,并置一法堂,依本教供奉。”也反映了摩尼教传入中国的情况。但由于已在汉人社会建立根基的佛教徒的反对,以及中原统治者历来对域外文明的鄙夷心理,使摩尼教在中原的传教活动受到限制。唐政府于732年下令禁传,只许侨民信仰。中国史籍称该教曰“伪”,即反映了不愿承认其合法性的心态。 摩尼教能够在中国再兴,并获得较为广泛的传播,主要依靠了回纥势力。据《九姓回鹘毗伽可汗碑》六、七、八行中相关记载,回纥助唐平定安史之乱时,762年牟羽可汗在洛阳受西胡摩尼法师教化,改信摩尼教。763年牟羽可汗归国时带回四个摩尼教法师,并逐步促使回纥人普遍信奉摩尼教。由于唐与回纥的特殊关系,768年,唐应回纥可汗之请,允许居留长安的回纥摩尼信徒建大云光明寺传教。771年,唐政府又应回纥之请,在荆、扬、洪、越等州立大云光明寺。807年,洛阳、太原也置摩尼寺。于是两京之外,北自太原,南至南昌、绍兴(后至岭南)都有摩尼寺。正是因为回纥人的作用,摩尼教成为唐代外来宗教中除佛教外流行最广的宗教。恰恰也正是因为这一因素,又使唐代摩尼教的传播在几十年后基本陷于绝境。 840年,回鹘人与唐王朝的关系恶化;842年唐封闭荆、扬、洪、越等州的摩尼寺;843年又将长安、洛阳、太原的摩尼寺产全部没收,摩尼或被处死,或被发配。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时,摩尼教亦遭严重打击。 尽管此后摩尼教在中原的传播并未完全停止,但已基本衰落,远逊于公元8世纪60年代至9世纪40年代。这说明唐代摩尼教的在华传播并没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只是得益并依靠于回纥与唐王朝的密切关系,并随这一关系的变化而盛衰。
他为什么要携带两支枪?1942年二战时期,一名正在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士兵。
【9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