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放他回中国,那将是美国科技界的巨大损失!” 美国专家发出慨叹,原来竟是为了他?2019年,中国一物理天才放弃百万年薪、美国绿卡,坦言 “我是中国人!” 现在提起曹原这个名字,大家一般都会发表对他两只能够不同的看法。 一方面,他是那个解开百年物理难题、曾经说要报效祖国的“天才少年”;另一方面,他又是在最受关注的时候选择留在美国任教,从而引发巨大争议的学者。 他的经历已经不仅仅是个人故事,而是让人们重新思考,在全球化背景下,顶尖人才的个人追求、国家期望和现实选择之间,到底该如何平衡。 在舆论爆发之前,曹原的人生几乎就是一个“神童传记”。在十一岁的年纪就直接被超超常班给录取了,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直接将小学到高中的所有课程都给学完了。 随后就以六百多分的成绩被中科少年班给录取了,在学习的道路上他可以算的上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只要看过一遍的东西就统统能够记住。 然而真正让他走进人们视野的是他2018年在《自然》杂志上面发表的文章,当时文章音发布出去就直接收获了很多人的讨论,随后他便直接登上了《自然》十大科学人物的榜首。 面对他这样的成就,美国很快就给他抛来了橄榄枝,但这时候的曹原却只用了一句话回应,就是自己是中国人,他要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 然而就在2024年的时候,曹原突然去了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面对他这一做法直接就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 有人认为,这是正常的个人选择,去更好的科研平台发展,获得更多资源,本无可厚非。 也有人拿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归国的故事对照,觉得曹原没有兑现当年的承诺。 但要是从更加深层次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不难发现,曹原的故事并不是一个“留”还是“回”的简单问题,而是提醒我们要重新思考,在今天这个科研高度全球化的时代,科学家的贡献不能只靠地理位置来衡量。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曹原去了哪里,而是我们能不能营造出一个更好的科研环境,让顶尖人才愿意留下,能自由施展才华。 (信息来源 :封面新闻 2023-11-27)
最近百年来,美国最大的战略失误是什么?其实你去掉中国之后,就会发现,美国根本没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