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预判非常准确,埃及牵头建立阿拉伯23国军事同盟计划已经失败!让人最担心的事

兰亭说事 2025-09-23 13:42:28

我国的预判非常准确,埃及牵头建立阿拉伯23国军事同盟计划已经失败!让人最担心的事情海上发生了。埃及要求建立23国军事同盟,共同防御协议。 埃及牵头的23国阿拉伯军事同盟,从构想阶段就存在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缺陷。这23个参与国成分复杂,其中埃及、约旦、阿联酋、巴林、苏丹、摩洛哥六个国家已公开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这类国家显然不可能全力参与针对以色列的军事同盟。 更矛盾的是,埃及自身早在1979年就与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长期接受美国军事援助,却试图主导反以军事同盟,这种立场的内在冲突使同盟缺乏基本的信任基础。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阿拉伯国家的大规模军事联合存在先天性困难。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与叙利亚牵头的阿拉伯联军初期突破巴列夫防线取得进展,但仅十几天后就因严重协同问题陷入被动。 埃及军队主要装备苏式武器系统,而叙利亚军队的装备来源更为复杂,导致两国指挥系统无法兼容。以色列侦察机发现埃及后方防空漏洞后,派遣小规模部队摧毁导弹阵地,联军立即陷入混乱。 更严重的是,伊拉克、约旦等援军各有战略考量,停火令下达后伊拉克军队率先撤离,导致埃及第三军团被以军包围,最终不得不依赖美国调解才得以解围。 这种各国战略目标不一致、军事体系不兼容的问题,在23国同盟中只会表现得更为突出。 23国同盟宣称的“集体防御”承诺缺乏现实可行性。阿联酋自2020年签署《亚伯拉罕协议》后,与以色列的贸易合作持续升温,不可能为同盟利益牺牲经济利益;沙特正深陷也门内战,军事资源已高度紧张。 苏丹面临持续国内动荡,稳定内部秩序已是首要任务;摩洛哥则专注于西撒哈拉问题,对外部军事同盟缺乏兴趣。 这些国家经济状况悬殊,既有富裕的石油输出国,也有贫困的战乱国家;外交立场差异显著,既有亲美阵营,也有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合作的国家。 其军事装备分别来自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后勤补给体系各不相同,实际协同作战时将面临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 美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削弱了同盟的可行性。海湾国家普遍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沙特军队的美式装备维护完全依赖美国顾问支持,与以色列开战意味着与美国彻底决裂,这是海湾国家难以承受的代价。 五次中东战争的教训表明,阿拉伯国家在与以色列的军事对抗中始终处于劣势,领土损失不断扩大,这种历史记忆使各国对直接军事冲突持谨慎态度。 以色列近期对卡塔尔的空袭行动未受到美国实质性约束,更让海湾国家对美国的安全承诺产生疑虑,但这并未改变其不愿直接对抗以色列的基本立场。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与沙特的军事合作具有坚实基础和可操作性。两国军事合作历史悠久,1969年沙特与也门边境冲突期间,巴基斯坦飞行员直接驾驶沙特的“闪电”战机参战;1991年海湾战争中,巴基斯坦派遣1.5万兵力进驻沙特,承担防御任务。 2025年两国签署的共同战略防御协议明确规定,对任何一方的攻击将被视为对双方的攻击,沙特高级官员更明确表示协议“涵盖所有军事手段”,这种清晰的安全承诺远超23国同盟的空泛表态。 两国合作的稳固性源于宗教、战略和利益的多重契合。沙特和巴基斯坦均奉行伊斯兰教逊尼派教义,都将伊朗视为主要战略威胁。 沙特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2019年与巴基斯坦签署200亿美元投资协议,涉及旅游、矿业、石化和农业等领域;巴基斯坦则拥有经验丰富的军事力量和核威慑能力,能够为沙特提供实质性安全保障。这种互补性在阿拉伯国家联盟中极为罕见。 阿拉伯世界寻求联合对抗以色列的思路存在根本性误区,忽视了自身复杂的内部差异。23国同盟参与方过多,利益诉求各异,决策效率低下,难以形成有效行动。 在中东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建立在实际利益和互信基础上的小规模合作机制,远比包含各方妥协的庞大同盟更能发挥实效。

0 阅读:0
兰亭说事

兰亭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