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5月,一名苏联情报员刚到莫斯科,就发现异常:机场无人迎接,家里门锁被人动过。难道暴露了? 主要信源:(参考消息网——曾疯狂出卖情报 俄媒揭秘给克格勃造成重大损失的叛国者) 1985年5月19日,苏联克格勃上校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从伦敦返回莫斯科。 他刚被提升为克格勃驻伦敦情报站的站长,按理说应该有人来机场接他,但这次机场空荡荡的,一个来接他的人都没有。 这让他心里咯噔一下,觉得情况有点不太对劲。 戈尔季耶夫斯基不是一般人,他出身于一个克格勃家庭,父亲和哥哥都是干这行的。 他自己也在克格勃干了多年,但因为对苏联的一些做法越来越看不惯,1974年在丹麦工作的时候,就被英国军情六处策反了,从此开始秘密为英国提供情报。 让人想不到的是,他这么做并不是为了钱,所以英国人格外看重他,还暗中支持他升到了伦敦站站长的位置。 回到莫斯科后,戈尔季耶夫斯基发现家里也不对劲。 他注意到门锁有被人动过的痕迹,家里一些细微的地方和他离开时不一样了。 他平时很小心,会在家里做一些不起眼的小标记,比如在地毯边上撒一点香灰,或者把书本摆成特定的角度。 这些标记现在都被动过了,说明有人趁他不在进来搜查过。 戈尔季耶夫斯基心里明白,克格勃可能已经开始怀疑他了。 但他表面上还得装得一切正常,每天照常去卢比扬卡的克格勃总部上班,和同事们打招呼,处理文件。 他还去找了上司格里宾,试探着问能不能尽快回伦敦工作,但上司态度冷淡,直接拒绝了。 那段时间,戈尔季耶夫斯基过得如履薄冰。 他察觉到有人暗中监视他,电话也可能被窃听了。 有一天,一个同事随口问了一句:“英国那边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怎么我们的人都撤回来了?” 这句话让戈尔季耶夫斯基更加确信,自己的身份可能已经暴露了,克格勃正在暗中调查他。 5月27日,克格勃反情报部门的人把他叫到一间偏僻的小屋里,说是一起吃个饭聊聊天。 饭桌上,他们给他倒了杯白兰地,但戈尔季耶夫斯基察觉酒里可能被下了药。 那是一种吐真剂,喝了以后人会精神恍惚,容易说漏嘴。 幸好他提前有所防备,吃了一些提神的药片,硬是扛住了药物的作用,没有承认自己是英国间谍。 经过这次审讯,戈尔季耶夫斯基知道自己不能再待下去了。 他回到家里,悄悄拿出一本《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书里夹着英国情报机关早就为他准备好的逃脱计划。 计划详细说明了如何摆脱跟踪、如何与接应的人碰头,甚至具体到了在哪个面包店门口、手里要拿什么颜色的塑料袋作为信号。 7月16日,戈尔季耶夫斯基决定行动。 他用了很多反跟踪的办法,在莫斯科城里绕来绕去,换乘不同的公交车和地铁,终于甩掉了跟踪他的人。 按照计划,他拎着一个醒目的红色“S”字样塑料袋,站在一家面包店附近。 英国驻莫斯科的情报人员发现了他,暗中完成了信号传递。 7月19日,真正的逃亡开始了。 戈尔季耶夫斯基再次摆脱监视,独自坐火车和汽车前往苏芬边境。 英国方面派了外交官开车到边境接应。 就在克格勃的车快要追上的时候,英国外交官凭借高超的驾驶技术,成功甩掉了跟踪,把戈尔季耶夫斯基藏进汽车后备厢,安全穿越边境进入了芬兰。 戈尔季耶夫斯基的叛逃成功,在苏联情报圈里引发了巨大震动。 克格勃内部很多人因为这事受到处分,甚至降职,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俄罗斯总统的普京。 戈尔季耶夫斯基人虽然逃到了英国,得到了军情六处的保护,还成了他们的顾问,但他的家人却没能一起走。 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被克格勃扣在苏联,妻子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长时间审讯。 戈尔季耶夫斯基再也没能和他们团聚。 直到九年后,戈尔季耶夫斯基才知道,当初出卖他的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个官员,这个人被苏联策反了,把他的身份透露给了克格勃。 戈尔季耶夫斯基的故事是冷战时期最有名的间谍案例之一,它充满了危险、背叛和牺牲,也展现了个人在巨大压力下的挣扎和抉择。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为什么俄罗斯外交部大楼上仍挂着苏联国徽?其实原因很简单,不是为了吓美国,而是不炸
【63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