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开国少将贺东生与世长辞。夫人陈玲遵照其生前遗愿,将两位子女唤至身边,道出了一个埋藏数十年的秘密:“他其实并非你们的生父……” 【消息源自:《开国将帅轶事》2005年第一版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要说贺东生这人,在四野可是个传奇。别看他个子不高,打起仗来比猴子还灵巧,大伙都管他叫"毛猴子"。可就是这么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1947年开春却犯了难。 那天刚打完仗,他蹲在战壕里啃干粮,政治部的老张找过来,搓着手说:"老贺,杜师长家那摊子事,你得拿个主意。"贺东生手里的窝头"啪嗒"掉雪地里,溅起一片雪沫子。他想起去年冬天还和杜光华挤一个被窝取暖,那会儿老杜还说:"等打完仗,咱俩做亲家。" 现在仗没打完,人先没了。留下24岁的媳妇陈玲,带着个吃奶的娃娃,肚子里还揣着一个。贺东生把冻硬的窝头捡起来,在棉裤上蹭了蹭,狠狠咬了一口:"我娶。" 婚礼办得那叫一个寒酸。就在通化借了间土房,炊事班长老王偷偷蒸了六个白面馍馍,算是喜宴。新娘子穿着打补丁的棉袄,怀里抱着哇哇哭的闺女。贺东生从兜里掏出块水果糖,塞进小娃娃手里,孩子立马不哭了,睁着大眼睛瞅他。 "往后,我就是你爹。"他说这话时,声音抖得厉害。 组织上要给补助,贺东生愣是没要。他把自己关在屋里算了一宿账:师长每月一百二十块工资,奶粉十五块一罐,细粮比粗粮贵三倍...第二天他就戒了烟,还把警卫员小刘叫来:"往后别去小灶打饭了,我跟大伙吃大灶。" 最难的还是瞒住孩子。有回贺军在学校跟人打架,同学骂他是"没爹的野种"。小崽子抡起板砖就要拼命,贺东生赶到学校,拎着儿子后脖颈子给人赔礼。回家路上,贺军梗着脖子问:"爹,我到底是不是你亲生的?"贺东生抬手作势要打,最后却把儿子搂进怀里:"再瞎说,看我不揍你。" 三年困难时期,贺东生得了浮肿病,两条腿肿得发亮。组织上特批了二斤黄豆,他让炊事员炒熟了,全塞进儿女书包里。自己天天喝野菜粥,拉得虚脱了还嘴硬:"老子长征时吃树皮都没事。" 1983年退休后,贺东生天天拎着菜篮子上街。老街坊总看见他站在副食店门口犹豫半天,最后买的都是陈玲和孩子们爱吃的。有回贺茑回家,看见老父亲正戴着老花镜缝衣服,针脚歪歪扭扭的。她抢过来要缝,老头还不乐意:"你爹我当年在战场上缝伤口,比这针线活难多了。" 直到1998年春天,贺东生突然把全家叫到跟前。他从衣柜最底下摸出个铁盒子,里头整整齐齐放着三样东西:一张泛黄的阵亡通知书,两枚一模一样的八一勋章,还有封短信。 "茑儿,军儿,爹对不起你们。"老爷子说话时,手一直在抖,"瞒了你们五十年,你亲爹杜光华是个真英雄。我...我就是个替他尽责任的。" 贺茑"噗通"跪下了,抱着父亲肿得变形的腿哭成泪人:"您就是我们的亲爹!" 贺东生走的那天,天气特别好。遗体告别时,人们发现老将军胸前别着两枚勋章。一枚是他自己的,一枚擦得锃亮——那是杜光华留在阵地上的遗物。 后来贺军去通化扫墓,在杜光华墓前发现个搪瓷缸子,里头装着半缸烟头。守陵人说,每年清明都有个矮个子老头来坐半天,也不说话,就一根接一根地抽烟。 贺茑整理遗物时,在父亲日记本里发现句话:"这辈子最对得住老杜的,就是没让两个孩子受过半点委屈。"本子旁边搁着个铁皮罐,里头装满奶粉票——都是六十年代贺东生用烟票、糖票跟人换的。 如今贺家每年团圆饭,桌上永远多摆一副碗筷。贺军的孙子问这是给谁的,三岁的小娃娃抢着答:"给两个太爷爷的!"全家人笑着笑着就红了眼眶。 都说血浓于水,可贺东生用一辈子证明,情义比血还浓。
1998年,开国少将贺东生与世长辞。夫人陈玲遵照其生前遗愿,将两位子女唤至身边,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9-21 22:28: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