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加坡华人终于说了实话,他表示,在新加坡的华人,根本不在乎中国到底好不好,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新加坡有70%的华人人口到这里,华人一定是最受欢迎的,但是恰恰相反。 在新加坡的街头,满眼望去都是华人的面孔,可耳朵里听到的十句话里倒有八句是英语,这就是新加坡华人生活的日常。大家别以为华人多就能说了算,实际上在很多地方华人都得往后站。 就拿住房子来说,新加坡政府搞了个组屋政策,说是为了让大家混着住,其实就是给华人设了上限,每个社区里华人不能超过八成。 这意味着就算你是华人,手里有钱想买房,要是这个社区的华人已经住满了,你也只能眼看着房子给马来人或者印度人,他们的配额还没满。 这种事在新加坡太常见了,华人想在自己占多数的国家里选个心仪的社区安家,还得看少数族裔的配额够不够,你说这能算最受欢迎吗? 而且前几年有次选举,明明华人占了七成多人口,可最后不少华人把票投给了印度裔候选人,自己同根同源的华人候选人反而落选了。这不是因为华人候选人不够优秀,而是新加坡的政策就是要让每个种族都有发言权。 在政府大楼、银行总部这些关键地方,印度裔的面孔比他们的人口比例显眼多了,很多都是说了算的头头,华人在这些地方并不占优势。这种情况在新加坡已经成了常态,华人虽然人多,但在权力分配上从来没占到过绝对优势,反而常常要给少数族裔让路。 孩子们上学的事儿更能说明问题。新加坡虽然说双语教育,可实际上英语才是真主角,华语只是选修课。学校里教的历史地理都是以新加坡为中心,中国的故事很少提起。现在的年轻华人,能说流利华语的都不多了,更别说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而且大多数新加坡华人孩子,从小就觉得自己是新加坡人,跟中国没多大关系,他们熟悉的是新加坡的节日和习俗,对中国的春节、中秋节都很陌生。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华人,怎么可能会在乎中国好不好呢? 找工作的时候,华人的优势更不明显。政府为了让各个种族平衡,在招人时会特意照顾少数族裔。同样一份工作,华人可能要比马来人或者印度人更优秀才能拿到offer。 特别是在公务员系统和国企里,这种情况更突出,不是说华人能力不够,而是政策就是要保证每个种族都有代表。 时间长了,大家都习惯了这种规则,华人也不觉得不公平,反而觉得这是正常的。在新加坡的职场上,华人想往上走,不光要靠本事,还得看自己种族的配额有没有用完,这种情况下,谁还有心思关心中国的发展呢? 新加坡的政府一直都在刻意淡化种族差异,塑造“新加坡人”这个身份。早年间政府也试过推广儒家文化,可后来发现这会让马来人和印度人不舒服,就赶紧停了,改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共同价值观”。 在新加坡,你要是过分强调自己是华人,反而会让人觉得奇怪,大家更认同的是新加坡人的身份。 这种情况下,华人对中国的感情自然就淡了,他们关心的是新加坡的房价涨没涨,工作稳不稳定,孩子能不能上好学校,至于中国经济怎么样,发生了什么大事,多数人也就是听听而已,不会真的放在心上。 新加坡的华人企业家做生意也是面向全球的,他们的工厂可能在马来西亚,客户可能在印尼,中国只是其中一个市场,不是全部。 他们赚钱多少跟中国好不好没太大关系,就算中国经济有波动,他们还能从其他国家找机会。这种经济上的独立性,也让新加坡华人没必要太在乎中国的发展。 说到底,新加坡的华人早就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华人了,他们是新加坡人,但考虑的是新加坡的利益。政府的政策保证了每个种族都有自己的位置,华人虽然人多,却从来没享受过特殊待遇,反而处处要考虑少数族裔的感受。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华人,对中国自然没什么特别的感情,中国好不好,跟他们的生活关系不大。 大家之前觉得华人多就最受欢迎,其实是不了解新加坡的情况,这里的规则从来不是人多就说了算,而是要让每个种族都过得去,华人在这种规则下,真的算不上最受欢迎的。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新加坡的华人真的那么受欢迎吗?一位新加坡华人说:大家都误会了我们华人在新加坡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