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着名校的牌子,收着高昂的学费,这种叫“独立学院”的大学,现在已经走到了终点。 很多人当年就是冲着毕业证上那个响当当的母体校名去的。 结果发现,社会上认不认,还真是另一回事。 独立学院的出现,说白了就是为了解决当年大学名额不够的问题。国家想快速扩招,公办大学就和民间资本一拍即合,用名校的牌子吸引生源,办起了民办机制的学院,学费自然也水涨船高。 这种模式问题很多。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最关键的是身份认同模糊。你拿着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的毕业证,跟人家南京大学本部的,能一样吗?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所以国家出手了,2020年开始全面“脱钩转设”。路子有三条,要么彻底变成纯民办大学,比如北理珠就转成了珠海科技学院;要么被母体大学收编,像南大金陵学院就并入了南大苏州校区;极少数幸运儿,比如浙大城市学院,直接转成了公办。 这个过程当然有阵痛,毕竟名字一改,感觉就不一样了。 现在,“独立学院”这个词已经成了历史。 那些脱去名校光环的学校,接下来就得靠自己真刀真枪地闯了。
大学老师才是真正的顶流……
【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