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4年,宰相张居正死后,他家24人饿死府中,之后尸体,被饿红了眼的家犬吞噬而尽,小到刚满1岁的孩子,上至80岁的老母,而府外的人饶有兴趣地欣赏着这一幕。 张居正这个人,出生在1525年的湖广江陵,那时候他家是军籍出身,父亲当个小官,母亲管家务事。他小时候就叫张白圭,家里条件一般,但父母挺重视教育,让他跟私塾老师学四书五经啥的。十六岁考中秀才,二十三岁进京赶考,中了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二甲出身,直接进了翰林院当编修。从那开始,他就一步步往上爬,在嘉靖朝负责修书和讲学,帮着编《世宗实录》,每天埋头看档案,标注重点。 隆庆皇帝上台后,张居正升得更快,先当礼部主事,管祭祀那些事,后来又回翰林院侍讲,给皇帝讲经书。隆庆六年,万历小皇帝十岁继位,张居正进了内阁,当侍读学士,帮着处理政务。没多久,他就联合冯保把高拱挤走,自己成了首辅,掌管朝政十年。这十年里,他干了不少事,比如推行考成法,让官员把工作细分成条目,上报检查,干不好就罚,挺狠的。还搞一条鞭法,把税和徭役都折成银子收,简化了征收,短期内国库充实了,边防军饷也发得出。 张居正这个人作风严,树敌多。地方大户因为他清丈土地,恨他入骨;贪官因为断了财路,等着他倒霉;宦官也受他管,私下不满。万历小时候靠他,但长大后觉得他太管事,朝堂上老指责皇帝,皇帝心里不舒服。他两次想辞职,一次父亲死了想守孝,万历用夺情诏留他;另一次生病求退,也没准。他就把全部精力放改革上,到1582年病死在北京,五十多岁。死后,万历表面上厚葬他,给了好谥号,但其实早就想报复。 1584年,万历十二年,张居正死后两年,万历皇帝开始清算他。派丘橓去江陵抄家,这丘橓跟张居正有旧怨,没按正常程序进府查,而是直接封门,钉死大门,断粮断水。张府里头有二十多人,包括老人小孩,一下子成了囚犯。起初靠存粮撑几天,但很快就没吃的没喝的,哭声渐弱,有人饿死,有人自尽,至少二十四人命没了。 张居正长子张敬修,本是状元,在狱中受刑,用血写冤状,然后上吊死了。他妻子高氏抱着婴儿,眼看孩子饿死。八十多岁的母亲赵氏,也在饥渴中咽气。尸体没人收,家里的狗饿急了眼,就啃尸体,从一岁小孩到老太太,都没逃过。府外头,人围着看热闹,乡绅官员有的冷笑,有的摇头,以前巴结张家的,现在看笑话。很多人觉得这是权臣的下场,忘了张居正改革时减轻税负、发军饷的好处。 抄家后,查出的财产只有十多万两银子,跟传闻的百万巨款差远了。万历不信,继续审,但没找出更多,就干脆定张居正为罪臣,剥官爵、撤谥号。张家幸存的人被流放边地,过苦日子。改革全废,考成法没了,官员懒散;一条鞭法退回旧制,税乱了,豪强又兼并土地,国库空了,边防弱了。明朝从这开始走下坡,内乱外患多起来。 几十年后,到天启或崇祯时,朝廷给张居正平反,恢复名誉,但人死光了,家散了,没啥用。历史上看,这事标志明朝中兴机会没了,万历亲手毁了。各种书如《万历野获编》都记了这事,提醒后人权力斗争的代价。张居正的结局,成了明朝衰落的注脚。
1584年,宰相张居正死后,他家24人饿死府中,之后尸体,被饿红了眼的家犬吞噬而
运赛过去
2025-09-20 22:43: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