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张树义刺死7名日军,已精疲力尽,就在此时,一身材高大的日军,再次嚎叫着向他冲来,他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手往后一摸,顿时有了主意。 张树义这个人,出生在1906年的河北灵寿县,那地方是典型的农村,家里穷得叮当响,他从小就帮父母干农活,种地放牛什么的都干过。长大点后,日本军队开始入侵华北,1937年10月,日军直接把他的村子给毁了,很多人家都没了,他一看这情况,就决定不能坐着等死,直接加入了八路军115师的机枪连。那时候他没啥军事背景,就凭着一身力气和对日军的恨劲,很快就适应了部队生活。刚开始他只是个普通战士,负责扛机枪弹药,跟着队伍行军打仗。 1938年4月,他正式入了党,这让他在部队里更有责任感,很快就因为表现好被提拔到机枪排当骨干。平时他参与过不少小规模的侦察和伏击任务,比如在山里设埋伏,缴获日军武器什么的。这些经历让他慢慢学会了怎么用刺刀近身格斗,也熟悉了本地地形,这对他后来在战斗中发挥作用帮了大忙。到1939年,他已经是队伍里的中坚力量,经常带小队出去执行任务。 说起房子山阻击战,这事儿发生在1939年春天,地点在灵寿县房子山一带。那时候日军想推进到晋察冀边区,八路军得挡住他们。张树义先是被派去侦察敌情,他一个人摸过去,途中碰上两个日军哨兵,他就直接上手,用刺刀解决了他们,还带回了两支步枪,顺便报告了日军的位置。没多久,日军大部队就过来了,八路军来不及全撤,张树义就主动带二十多个战士拖住敌人。他先扔了三十多颗手榴弹,炸死了不少日军,等弹药没了,就转成白刃战。他用刺刀连续干掉了七个日军,这时候他已经累得不行,身上到处是伤,力气也快用光了。 就在这当口,一个身材特别高的日军冲过来,举着刺刀要结果他。张树义手往后摸了摸,摸到墙上,就想了个办法,故意装作没力气了,那日军一看,以为有机可乘,就猛扎过来,结果刺刀卡在墙里拔不出来了。张树义趁机反击,一刀捅了过去,把那个日军给解决了。这场战斗结束后,他因为体力耗尽昏了过去,后来被队友救回来。整个过程,他一共击毙了八个日军,这事儿在晋察冀军区传开了,上级给他评了一等战斗英雄称号,他的名字在那片地区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1940年,张树义升到机枪连连长,那年龙泉关战役打得特别激烈,日军用了飞机和大炮狂轰滥炸。他带着连队在前沿阵地守了三天三夜,不停用机枪压制日军进攻,弹壳堆得像小山一样。第四天早上,一颗炮弹落在他附近,直接把他炸飞了,双腿被炸坏了,只能截肢。伤好点后,他没法再上前线,就在1941年回到了灵寿老家。那时候他用木棍绑在膝盖上当假肢,学着走路,虽然疼得要命,但他没闲着,直接下地干活,开荒种田,把好几亩旱地改成能浇水的田地。 日军又来扫荡的时候,他没跑远,就藏在山里,观察日军动向,把情报传给游击队,帮助他们打了几次伏击。村里要修水渠,他就带头挖,带着乡亲们从早忙到晚,总算把水引过来了。1946年,他被选为冀晋区的劳动英雄,还得了荣军旗帜的称号。1949年,他参加了石家庄的劳模大会,1950年又去北京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当了主席团成员。这些年他一直靠自己劳动养家,没要政府太多帮助,生活过得实打实。 后来,和平年代来了,张树义在家乡继续种地,帮村里发展生产。他带人开垦了2000亩地,这对当时农村来说是大事儿,提高了粮食产量,也支援了前线。1950年他去北京开会,那时候全国在恢复经济,他作为代表,分享了怎么用残疾身体劳动的经验。这让他成了很多人眼里的脊梁骨。一直到1983年,他在家乡去世,活了77岁。
1939年,张树义刺死7名日军,已精疲力尽,就在此时,一身材高大的日军,再次嚎叫
运赛过去
2025-09-20 22:43: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