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说:“读懂二十四史,你会发现一个可怕的真相,好人其实并没有好报,坏人也并没有恶报,只有强大的人,才有好报,只要是弱小,全都是恶报。” 这一观点令人深思,它打破了我们传统认知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美好期许。 在浩如烟海的二十四史中,不乏一心向善、正直无私的人物,然而他们的结局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比如明朝的海瑞,他一生刚正不阿,敢于直谏,一心为百姓谋福祉。 他严惩贪官污吏,推行有利于百姓的政策。但他在官场中却处处碰壁,多次遭到排挤和打压。 他的清廉和正直让他成为了官场中的异类,同僚们对他敬而远之,上司也不喜欢他过于刚硬的性格。 他的仕途充满了坎坷,晚年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尊重,但一生过得十分艰辛。 这不禁让人感叹,如此善良正直的人,为何没有得到应有的好报呢? 这似乎印证了“好人不一定有好报”的观点。 在那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好人可能因为坚守自己的原则而不被世俗所容,他们的力量太过弱小,难以改变整个社会的风气和规则。 二十四史里,也有不少作恶多端的人,他们的恶行令人发指,然而却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逍遥法外。 唐朝的李林甫,他口蜜腹剑,排斥异己,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不择手段。 他打压朝中正直的大臣,导致朝廷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 但他却在宰相的位置上稳坐了十几年,享尽了荣华富贵。 他的恶行并没有及时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在他死后才被清算。 这说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坏人有时候凭借着自己的权谋和手段,能够在一定时期内逃脱法律和道德的制裁。 他们的强大势力让他们有能力掩盖自己的罪行,继续为非作歹。 强大的人在历史的舞台上往往能够左右局势,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和保障。 汉武帝刘彻,他雄才大略,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拓展了汉朝的疆域。 他凭借着强大的国力和自己卓越的领导才能,成为了历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皇帝。 他的一生享尽了尊荣,国家在他的治理下繁荣昌盛。 他的强大让他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得到了世俗眼中的“好报”。 在历史的进程中,强大者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能够制定规则,决定别人的命运。 他们的强大使得他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更有应对能力,更容易获得成功和荣誉。 而弱小者在历史的洪流中往往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 北宋末年,金兵南下,百姓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他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抵抗外敌的入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园被破坏,亲人被杀害。 那些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因为自身的弱小,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 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只能承受着苦难和不幸。 这表明在历史的残酷现实面前,弱小者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他们的权益很容易被忽视和侵犯,只能遭遇恶报。 然而,我们也不能单纯地以世俗的眼光来定义“好报”和“恶报”。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好人虽然可能在生前没有得到物质上的回报,但他们的精神和品德却能够流传千古,受到后人的敬仰和赞颂。 海瑞的清廉和正直成为了后世为官者的楷模,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坚守正义和善良。 而坏人在历史的审判下,终究会被钉在耻辱柱上,遭到后人的唾弃。 李林甫虽然生前风光无限,但他的名字却成为了奸臣的代名词。 强大者如果滥用自己的权力,也可能会导致国家的衰败和自己家族的覆灭。 汉武帝后期,由于长期的战争和奢侈的生活,国家财政出现了危机,社会矛盾也开始加剧。 这说明强大并不是永恒的,也不是万能的。 弱小者虽然在当时可能遭遇不幸,但他们的抗争和坚持也能够推动历史的进步。 北宋末年的百姓虽然无力抵抗金兵,但他们的反抗精神也激励了后来的人们继续为国家的独立和尊严而奋斗。 二十四史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世界,“好人有好报,坏人有恶报”不能简单地以一时的得失来评判。 强大和弱小也不是决定命运的唯一因素。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既要努力让自己变得强大,有能力保护自己和他人,也要坚守善良和正义的底线。 同时,我们要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报”的问题,相信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希望大家都能从历史的故事中获得启示,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分享自己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和善良。
《灼灼韶华》康二妞到死都不知道,害死自己的不是她的野心,也不是她的贪婪、更不是她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