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狠起来没分寸,说干就干,巴西宣布对东方大国的丙烯酸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理由是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9-20 21:26:10

巴西狠起来没分寸,说干就干,巴西宣布对东方大国的丙烯酸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理由是东方大国的低价冲击了巴西本地企业,说白了就是“你卖的便宜,抢了我的生意,我不高兴了,我要报复你”。 要弄明白巴西这波操作的门道,得先看清丙烯酸这东西的分量,这可不是实验室里的稀罕物,建筑工地上的涂料要靠它增韧,服装厂的面料要靠它定型,就连婴儿纸尿裤里那层能吸水的神奇材料,核心原料也是丙烯酸。 可以说,从高楼大厦到宝宝的小屁股,都离不开这不起眼的化工品,中国在这行早就练出了真功夫,2025年上半年全国丙烯酸产能已经冲到440万吨,差不多占了全球近一半的份额,这样的规模可不是凭空来的。 广东茂名刚开工的那个丙烯酸产业园,单是一期就能年产5万吨丙烯酸和10万吨丙烯酸丁酯,等到全建成了,从丙烷原料到高吸水性树脂的全链条都能自己搞定,这种从头到脚的产业链优势,可不是随便哪个国家能比的。 中国企业能把成本压下来,靠的不是偷工减料,而是实打实的规模效应和技术升级,就拿卫星化学来说,一家企业就有84万吨的年产能,相当于巴西全国可能都凑不齐的产量总和。 华谊集团更厉害,把生产线技术升级后,单条线的产量从8万吨直接提到12万吨,成本自然跟着降下来。 这种实打实的技术进步和产业集群优势,让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了价格竞争力,可到了巴西某些企业眼里,这反倒成了原罪,就像学生考试考不过别人,不琢磨怎么补习,反倒怪人家太会做题。 巴西本地的化工产业实在有点拿不出手,近12个月里,光是工业化学品就有49%要靠进口,差不多一半的消费都得指望国外供应。 就说2024年12月,光是浙江一个省对巴西出口的丙烯酸就有466.6吨,这还没算上其他省份的量。 要是中国产品真像他们说的那样"不正当竞争",巴西市场早该被冲垮了,可事实是他们自己的生产线少得可怜,根本满足不了国内需求。 就像家里没米下锅,别人好心送粮过来,转头却嫌人家卖得太便宜,这道理实在说不通。 这次跳出来申请调查的巴西BASF S/A,算盘打得确实精。 他们把调查期定在2024年全年,还把账算到2020年,想证明中国产品长期"搞事情",可他们没说的是,自家母公司巴斯夫在湛江的基地刚建成40万吨丙烯酸丁酯装置,产能规模比巴西整个市场的需求可能都大。 这边在亚洲扩产赚着低成本的钱,那边在巴西却嫌中国产品卖得便宜,这种双重标准玩得倒是溜。 更有意思的是,巴西对美国的乙酸酯、正丁醇这些化工品征了好几年反倾销税,对中国和印度的聚酯纤维纱线却因为自己供应不足,两次暂停征收反倾销税,说到底还是看自家需求来定规则。 中国企业的出口价格低,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技术投入和产业链打磨。茂名那个产业园用的丙烷一步氧化制丙烯酸技术,直接跳过传统工艺的中间步骤,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降低能耗。 万华化学在蓬莱的装置半年内连开两期,新增32万吨产能,靠的就是成熟的技术储备,这些投入带来的成本优势,被硬生生说成"倾销",就像跑步运动员苦练多年提高了成绩,却被指责跑得太快影响别人心情。 巴西化工产业的问题,其实早有征兆,他们的生产不仅受原油、天然气价格波动影响,产业链也不完整,想跟中国这样从原料到终端产品一条龙的产业集群比成本,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就拿高吸水性树脂来说,中国企业从丙烯酸到SAP产品一气呵成,巴西企业可能连中间某一步都得依赖进口。 这种情况下,中国产品自然更有价格优势,可巴西不琢磨怎么完善产业链,反而用反倾销调查来挡枪,有点像商店老板嫌隔壁卖得便宜,不是想着提高自己的性价比,而是直接把对方的店门给堵了。 看看全球市场就更清楚了,中国丙烯酸产能还在持续增长,2025年下半年光拟建产能就有74万吨,而巴西几乎看不到新增产能的消息。 这种此消彼长的背后,是中国化工企业在技术、规模、产业链上的全面突破,巴西如果真为本土企业好,与其花心思搞反倾销调查,不如想想怎么提升自己的产能和技术。 毕竟466.6吨的月进口量摆在那里,说明市场是真有需求,不是中国产品强买强卖。 说到底,国际贸易讲究的是公平竞争,而不是谁弱谁有理。 中国企业靠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赢得的价格优势,不该被贴上"不正当竞争"的标签。 巴西与其把精力放在设置贸易壁垒上,不如正视自己产业的短板,要么赶紧补课提升产能,要么就坦然接受性价比更高的进口产品,让消费者和下游企业受益。 毕竟市场经济的道理很简单,能造出又好又便宜的产品,本身就是本事,这种本事可不是靠反倾销调查就能得来的。

0 阅读:83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