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看了一个女人悲伤故事。 她是香港出生长大后移民美国的,是在一个非常保守具有中国传统家庭里养育起来的,“相夫教子”一直是她家庭对女孩子的教育价值观。 老公是拉美裔,个子1米92,挺帅。女的倒追,31岁结婚。 可和老公婚后不久,就出现了婚姻问题,老公出轨了一个来自厄瓜多尔的女人,女人夫妻生活很不幸福。但是因为传统教育影响,不离婚,还一口气生了三个男娃。 接下来她在一家世界五百强公司工作了十几年,同时与老公只是共同养育孩子的关系。 家里的事情两人邮件沟通,每年也例行公事家庭度假。 完全没有性,也没有爱。两人的协议就是把三个小孩养大以后再离婚,各自得自由。 2024年1月女人查出大肠癌晚期,之后生活质量非常差,老公也并没有因此表现出温情和不舍。孩子们也不是很在乎,没有表现多么悲伤。 最后几个月,女人是在轮椅和氧气罐、随身挂排泄袋的状态下度过的。 每一次去医院,都是公司里之前关系好的两同事轮流来帮忙。同事们每次进门都困难,因为老公和三个孩子谁也不会收拾和整理家,整个家非常肮脏凌乱。 2025年6月,这位女人去世了,48岁。 女人可怜吗?有点;可又让人感到说不出的叹息。 由这位华裔女子想到当今我们的社会,有这样一些婚姻状态,让人唏嘘的女人似乎更多。就像文中描述的那样,许多夫妻之间没有了爱情的温度,没有白头偕老的憧憬,也没有走向离婚的决然。他们只是在一种看似平静实则冰冷的关系里僵持着。 这种状态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却如同两个最熟悉的陌生人。没有同床共枕的亲密,没有嘘寒问暖的关怀,没有电话里的牵挂,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 为什么不分开呢? 网上有个婚姻不幸的女人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没想白头到老,也没有想着离婚,只要我的孩子好,我这一生耗在烂泥里又何妨?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却像两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各睡各床,各过各的,不打电话,不关心,不问候,逼着自己妥协,熬过一年又一年。” 这不是某一个例,这种为了孩子而在烂泥般的婚姻里坚守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据社会学家的调查显示,在中国婚姻关系中,有相当一部分夫妻处于这种“貌合神离”的状态,比例高达30%左右。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据,它反映出很多家庭背后隐藏的情感危机。 很多父母认为,只要孩子好,自己的幸福似乎可以被无限期地搁置。就像那些在烂泥般的婚姻里挣扎的人所说:“只要我的孩子好,我这一生耗在烂泥里又何妨?” 然而,这种妥协并不是毫无代价的。在这样的婚姻里,夫妻双方都在逼迫自己不断地妥协,一年又一年地煎熬着。 每一个孤独的夜晚,每一次相对无言的尴尬,每一回在孩子面前强装的和睦,都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折磨。这就好比是在黑暗的隧道里独自前行,看不到尽头,却又因为心中的那份对孩子的责任而不能转身离开。 这种煎熬不仅仅是情感上的,还可能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医学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压抑的婚姻关系中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身体的免疫力也会下降,癌症等重病随之而来。 虽然孩子是父母心中最重要的牵挂,但这种以牺牲自己幸福为代价的坚守是否真的对孩子有益,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大家认为怎么做呢?
网络上看了一个女人悲伤故事。 她是香港出生长大后移民美国的,是在一个
楚风的语语
2025-09-20 17:46: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