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美国农业部长罗林斯在华盛顿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台湾地区将在未来四年分期采购1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包括大豆、玉米、小麦和牛肉。 这事儿一出来,美国主流媒体像路透社、美联社、彭博社都第一时间报道,台岛内部也炸开了锅。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背后可不仅仅是生意买卖那么简单,更多还是政治上的博弈和“交换条件”。 大家都知道,2025年美国总统是特朗普,他对贸易问题一向强硬。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在全球到处挥舞关税大棒,尤其是农产品领域,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被波及。 台岛这边本来就一直想借和美国拉近关系,争取点经济“优待”,这次大手笔买美农产品,说白了就是想换美方在关税和市场准入上给点方便。 可问题是,台岛这100亿美元的订单,美方到现在也没松口说一定会降低关税,更多还是“你先买了我再看”,把主动权都攥在了美国手里。 说到这里,台岛农民的心情其实挺难受。 台岛这几年自家大豆、玉米本来就积压不少,销路压力大。 现在台当局又掏出100亿美元帮美国农民清库存,这操作让岛内农业界很难接受。 媒体和农民代表都在吐槽,政府不想着怎么帮本地农民把粮食卖出去,反而优先进口美国的,还分四年慢慢买,怎么看都像“交保护费”一样。 台岛“农委会”官员虽然嘴上说这是“互利共赢”,但岛内农民心里明白,这叫“肥了外人苦了自己”。 台岛当局对外宣称,这么做是为了争取美方在贸易政策上给台岛多点空间,双方是平等协商、互利互惠。 但这种说法岛内很多人并不买账。 农业界和经济学者普遍担忧,本地农产品本来就不占优势,现在大量进口美国产品,价格只会更低,销路更难找,最终受伤的还是台岛本地农民。 农民代表甚至公开表示,政府拿民众的钱讨好美国,这种“卖台”行为让人失望。 美国农业部那边则很坦率,反复强调这对美国农民是“巨大利好”,美国农产品在亚洲市场份额会进一步提升。 美国农民也觉得自己“捡到宝”,有了稳定买家,出口压力减轻不少。 其实归根结底,这场交易就是美方强势、台岛被动,美方赚了钱,台岛却要面对本地农业的困境。 台当局嘴上说要保护农民利益,实际上政策一出,农民的处境只会更难。 目前,台岛方面对未来还有没有进一步的采购计划没给出明确说法,美国也没承诺会不会在贸易政策上“回礼”。 岛内农民只能盼着政府能出台点实在的补贴措施,帮他们度过难关。 但综合来看,这次美农产品大单,真正“赢”的还是美国,而台岛农民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产品越来越难卖,日子也越来越难过。 整个事情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典型的“用真金白银去讨好美国”的故事,最后苦果还得岛内百姓自己咽下去。 所以说,台岛当局花大钱买美国农产品,表面上说是为了经贸合作,实际上就是在用岛内民众的利益去向美国“交作业”。 美方得了好处,台岛农民却只能被动接受。 这样的“合作”,到底是谁赢谁输,大家一看便知。 参考:关税还没谈完 台湾当局承诺采购“百亿美农产品”!——新浪财经
美媒外交事务刊文称,美国政界长期误判中国战略意图。文中指出,中国无意扩张和重塑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