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正杰:大陆已经在做解放台湾的思想动员。   9月13日,东部战区陆军公众号发布

地缘历史 2025-09-20 09:44:33

栗正杰:大陆已经在做解放台湾的思想动员。   9月13日,东部战区陆军公众号发布了一支军歌视频,标题毫不掩饰意图:《把胜利的旗帜插在宝岛上》。   歌词直插台岛核心,“驻泊基隆港”、“击水日月潭”、“俯瞰阿里山”,每一句都是地理坐标,每一词都是路线图。   栗正杰在9月16日于台湾中天新闻的节目中明确指出,这是实打实的战前思想铺垫,不是虚张声势。   他说这话的时候没加重语气,但节奏却比谁都清楚。   大陆军队历来讲究“先思想、后行动”。   1950年抗美援朝前,《跨过鸭绿江》响彻营房。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前,战歌一首接一首地灌进士兵耳朵里。   现在历史再次重演,《把胜利的旗帜插在宝岛上》不是“准备打”,而是“准备赢”。   这首歌进入训练体系后,意味着思想先行、意识先植、敌情先设,接下来就是动作。   视频剪辑的逻辑清晰得像一份军事推演报告,谁还敢说这只是“心理战”?   谁还敢说“大陆不会打”?   如果说以前的“统一”是一个符号,现在它已经成了时间问题。   台当局最怕的不是武器,而是“动员”。   因为动员意味着民意已经准备、军队已经接受、系统已经起动。   栗正杰指出,这首军歌的出现,是大陆“统一思维”系统启动的标志。   台湾亲绿媒体立刻跳出来,说军歌“文学性强”、“属于情绪抒发”。   还有财经网红胡采苹称,“台湾更接近美国第51州”,不必担心大陆“情绪化”。   真是不怕死,就怕没人信。   岛内政治人物像念稿子一样感谢美国,说什么“台湾地位未定”,以为这样就能挡住解放军的步伐。   对不起,军歌的节奏已经盖过了所有嘴炮的音量。   更让人感到讽刺的,是台军的现状。   兵员萎缩、士气低落,2026年预算员额减少6700人,连两个联兵旅都凑不齐。   志愿役大量流失,军官宁可赔钱也要提前退伍。台当局涨薪,结果军心照样散。   这时候,大陆却在用军歌激起“战斗精神”,一边是“只待冲锋号吹响”,一边是“能退伍就退伍”,两岸军力差距,不止是装备上的代差,更是信念上的断层。   栗正杰的这番话像刀子一样割破了台海的表面平静。   他指出,大陆已经在进行“非物理层面的战前动员”,而这是最危险、也是最有效的阶段。   一旦思想准备完成,行动就不再需要“动议”。   他说得很直接:台当局若继续当作“温水煮青蛙”,那就真的离开锅不远了。   外界一直在问,美国会不会出兵?答案从来没变过。不会。   连乌克兰都不出兵,台海更不会。美国的战略是“代理人战争”,永远不会亲自下场。   大陆歼-20对台F-16V完全碾压,霹雳-15导弹射程比台军的AIM-120长了80公里,空战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寄希望于美军救援,只能说是“历史幻觉”。   大陆这次的动员,不只是对军队,也是对全国民众的精神统一。   军歌中提到的澎湖湾、基隆港、日月潭、阿里山,不只是地名,而是情感坐标。   每一个符号都唤起大陆民众对于“祖国完整”的共鸣。   这首歌的成功之处,不只是鼓舞士气,更是把“统一台湾”这件事,从战略层面拉到了情感层面。   情感一旦嵌入战略,统一便不再是政策选择,而是全民使命。   台海局势已经不是“是否打”的问题,而是“何时打”的问题。   从9月3日的抗战胜利阅兵,到9月13日的军歌发布,再到9月15日的《受不了了》视频加码,这一连串动作已经构成了完整的“解放动员链”。   每一步都具备时间逻辑、舆论逻辑与军事逻辑,三者融合之下,“统一台湾”已不是议题,而是进程。   岛内还有人幻想“拖到美国大选”、“拖到国际局势变化”,但大陆显然不打算再等下去。   栗正杰看得清楚,军歌不是终点,是起点。   大陆的战略节奏正在加快,台当局却还在原地打转,这是危险的节奏差。   现在的问题不是“是否动手”,而是“动手时你准备好了吗”。

0 阅读:620

评论列表

轩辕传奇

轩辕传奇

4
2025-09-20 10:56

不管老美会不会出兵,都要充足的准备,对老美永远不要幻想不要轻敌。

用户11xxx82

用户11xxx82

2
2025-09-20 16:10

外交、经济、军事、文宣各方面都在准备,绿蛙变鸵鸟,装看不见!

用户14xxx34

用户14xxx34

2
2025-09-20 15:25

真如果,是如果,台湾省想要变成美国强盗的第51个州,其结果也可能没有一位台湾人能享受得到。

用户10xxx04

用户10xxx04

1
2025-09-20 16:49

到时候台独分子一个都别想跑,押上上审判台,是台独分子最狼狈的收场。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