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韩总理下达紧急指令,必要时强力应对个别反华集会 最近韩媒爆出的这条消息,让人觉得韩国政坛又在为中韩关系添堵。9月19日,韩联社等多家媒体报道,韩国国务总理金民锡直接下达紧急指令,说如果那些反华集会闹得太过分,就得动用强力手段来应对。这事儿得从今年6月的总统选举说起,那时候李在明刚上台,韩国社会就有点躁动,尤其是针对中国游客和移民的负面情绪开始发酵。那些集会主要集中在首尔明洞这样的热门地带,参与者多是些极右翼团体,他们不光喊口号,还用带歧视意味的词儿针对中国人,搞得周边店铺鸡飞狗跳,冲突不断。政府一看这势头不对劲,赶紧出手了。 根据韩国《中央日报》和东亚研究所今年6月的联合民调,超过66%的韩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负面的,其中年轻人这一拨儿比例更高,足足八成。这数字可不是随便来的,韩国年轻人失业率高,房价贵,经济压力山大,好多事儿他们都爱往外部推锅。中国作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本来该是拉动经济的引擎,可现在却成了靶子。想想看,韩国出口到中国的份额占总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去年数据就显示中韩贸易额超3000亿美元。要是关系闹僵,韩国企业首当其冲,尤其是三星、现代这些巨头,供应链一断,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这些集会从夏天开始就没消停过。6月选举后,尹锡悦下台那会儿,社会情绪本来就高涨,极右翼团体抓住机会,借着反移民的口号搞反华。明洞作为旅游热点,中国游客多,他们就挑那儿下手。报道说,这些人公开用侮辱性称呼,围堵商店入口,阻拦顾客,闹得当地商家叫苦不迭。韩国旅游业正盼着复苏呢,今年前几个月中国游客回流,本来是好兆头,可这帮人一搅和,游客安全感直线下降。更有意思的是,韩国政府刚推出针对中国旅游团的免签政策,从9月29日开始生效,结果网上请愿书一夜之间就凑齐5万多签名,要求政府撤回。民众担心中国游客涌入会加剧本地物价上涨和文化冲突,这情绪一发酵,就成了街头行动的燃料。 政府这边也不是坐视不管。早在9月8日,李在明就在龙山总统府主持的国务会议上直言,这些反华集会压根儿不是什么言论自由,而是纯粹的扰乱秩序。他当场指示相关部门研究可行的制裁方案,强调要保护移民劳工和外国人权益,避免歧视行为扩散。这话一出,算是给基层部门定了调子。李在明上台后,本来就想稳经济、修外交,可国内这股子民粹风潮,让他不得不两头兼顾。韩国作为小国,夹在中美之间,本来就难,偏偏内部还有这些极端声音,政府得先灭火。 转眼11天过去,9月19日,金民锡这边的指令就正式落地了。他直接对警察厅下令,如果集会升级,就用强力措施维持秩序。这不是空话,韩国法律上,集会自由有界限,一旦涉及暴力或歧视,就得管。金民锡这个人,背景是民主党老将,早年从国会起步,干过统一部长,处理过不少敏感议题。这次指令一出,警方面对就行动起来,增加巡逻,划定示威区,禁止靠近中国大使馆五百米内。行政安全部长尹昊重也跟进,在媒体前表态,说会加强监控,防止事儿闹大。短短几天,街头报告显示冲突次数直降,基本归零了。 韩国经济这两年不景气,尹锡悦时代就因为对华政策摇摆不定,丢了不少分。李在明上台后,赶紧调整,强调对华合作,可民间情绪没那么容易扭转。那些极右翼团体,平时就爱借民族主义捞支持,这次反华正好对上他们的胃口。他们不光抗议游客,还扯上更广的议题,比如指责中国经济渗透和文化影响。7月份,中国驻韩大使馆外就聚集过几千人,喊着反中共口号,那场面挺大。韩国政府当时就低调处理,可积累下来,问题就大了。中国外交部也没闲着,7月9日就对韩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保护中国公民权益。这边一抗议,那边韩国企业就得担心订单飞了。 说到底,这波事件暴露了韩国社会的深层矛盾。年轻人对华负面看法高,根子在教育和媒体。韩国学校里历史课本对中日关系讲得细,可对华内容往往带偏见,媒体也爱炒负面新闻,比如间谍案或贸易摩擦。加之社交媒体算法推波助澜,一条反华视频就能刷屏。政府想管,可言论自由这张牌又不能轻易打。金民锡的指令算是个折中,针对“个别”集会,意思是主流声音还是欢迎中韩交流的。这也符合李在明的外交思路,他上台第一件事就是下行政命令组紧急经济检查组,目标直指提振对华贸易。
要么出手对付中国,要么放弃领土,李在明登机返回韩国,临走前送了中方“15个字”!
【43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