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古代帝王里“又狠又能扛”的角色,努尔哈赤绝对得排前排,堪称“打不死的小强”,运气和身体素质都好到逆天!这人能从女真部落里的“小透明”,一路干到建立后金、掀翻明朝辽东格局,光有野心可不够——得有能硬抗箭雨的身子骨,更得有躲得过暗杀、打得赢死仗的逆天运气,缺一样都活不到统一女真的那天。 早年间的努尔哈赤,说白了就是“村斗级”创业,手里没几个人马,天天怕被人端了老窝。夜里遇袭是常事,有次刺客摸上门,他急得把两儿一女塞柜子里,自己拎着家伙就冲出去;还有回更悬,全靠家里那条叫汪古哈的狗狂叫,才把他从睡梦里喊醒,躲过一劫。但就算抓住刺客,他也只能捏着鼻子放了——不是心善,是实在没底气,怕杀了人对方部落找借口来打,自己这点家底根本扛不住。那时候的他,连“得罪人”都得小心翼翼,活脱脱一个“底层创业者”的窘迫样。 可真到了战场上,努尔哈赤的“狠”和“运气”就全显出来了。打瓮哥落的时候,他遭遇了这辈子最凶险的一仗:先是一箭射穿头盔扎进头骨,接着脖子又中一箭,箭头带倒钩,一拔直接扯下块肉,血顺着身子流到脚脖子。回到营地后他昏过去好几次,醒了就猛喝水——那时候没抗生素,啥药都没有,全靠“硬扛+多喝水”续命,没想到几天后还真挺过来了。 后来打托木河城,一支箭从他胸侧穿到后背,他居然带着箭接着砍人,硬生生撑到战局稳住。能在这种“九死一生”的混战里活下来,除了他身体素质比一般人强出一截,运气也确实好到离谱。 更让人咋舌的是他的“以少胜多”本事。有次他带着80个人,撞见了对方800人的队伍,手下人吓得当场就要扔盔甲跑路。努尔哈赤气坏了,拽着弟弟穆尔哈齐,再加上两个亲信,四个人就冲了上去。他挽弓搭箭,一下射死20多个敌人;等对方过河时又补了一轮箭,45人当场丧命,剩下的吓得溃逃。有15人躲到山上,他追上去杀了几个,其余的全摔下了悬崖。这“四人赢八百”的仗打完,努尔哈赤在女真部落里彻底出了名。但也能看出来,那时候的女真人根本没啥“战斗民族”的影子,遇着人多的就想跑,和后来八旗兵面对明军时的狠劲,完全是两个样——说到底,哪有天生能打的军队,都是靠后来的补给、制度和装备练出来的。 随着势力越来越大,努尔哈赤终于在万历十四年杀了心腹大患尼堪外兰。明朝一看,这小子好像能管住建州女真,干脆给了他每年800两银子、15匹蟒缎的“岁赏”,算是正式认了他这个“代理人”。其实明朝对少数民族一直是“羁縻政策”:太统一了怕造反,太散了又管不过来,所以就找能镇住场子的人当“话事人”。之前的觉昌安、尼堪外兰都没这本事,只有努尔哈赤让明朝觉得“靠谱”,这才得到了真正的扶持。 不过创业路上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连最亲的人都可能反目。努尔哈赤的同母弟弟舒尔哈齐,跟他一起熬过苦日子,一直是二把手,可到了后期却闹着要“分家”。万历三十五年,舒尔哈齐干脆另立门户,背后据说还有复任辽东总兵的李成梁在推波助澜——那时候明朝在辽东实力衰退,只能靠“分化”这招牵制努尔哈赤。 但舒尔哈齐没看清形势,明军早就成了“纸老虎”,根本没法帮他。两年后他就输得一败涂地,两个儿子被杀,自己被幽禁至死。好在舒尔哈齐的后代没受太大影响,二儿子阿敏成了后来的“二贝勒”,六儿子济尔哈朗还成了辅政王,家里的“郑亲王”爵位更是成了“铁帽子王”,镶蓝旗也一直由他家管着。 有了明朝的扶持,又解决了内部矛盾,努尔哈赤开始加速统一女真。万历二十一年,他打败了叶赫、乌拉等九部联军,成了女真部落里的“老大”;之后又花了二十年时间吞并小部落,万历四十一年终于干掉了最强对手乌拉部。乌拉部首领布占泰也是个枭雄,跟努尔哈赤拉扯了十几年,努尔哈赤还把女儿和舒尔哈齐的女儿嫁给他拉拢,可还是没按住他的野心。后来布占泰战败,居然回家打老婆撒气——说起来,在明朝后期的“养蛊”政策下,女真部落里早晚得冒出个“蛊王”,就算不是努尔哈赤,也可能是布占泰。 有意思的是,努尔哈赤早期对明朝一直很“乖”。万历二十九年,他还专门去北京朝贡,在满清十三位皇帝里,也就皇太极没进过北京(不过皇太极也来北京周边“环城游”过)。那时候明朝在辽东一堆事要管,又是高淮乱辽,又是“十年八总兵”,根本没心思盯着努尔哈赤,再加上他一直表现得“听话”,明朝自然把他排在“重点关注名单”外面。 等到万历四十一年,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除叶赫部外的所有女真部落。之后两年,他两次打叶赫,可明朝派人进驻叶赫,他没敢跟明朝翻脸,只能撤兵——那时候明军虽然是“纸老虎”,但努尔哈赤还没做好反明的准备,只能先忍。 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觉得时机到了,正式建国“后金”;两年后,他以“七大恨”为借口反明,明清之间的大战,就这么拉开了序幕。从当年夜里躲刺客、靠狗救命的“村斗玩家”,到后来敢跟明朝叫板的后金可汗,努尔哈赤这一路,狠劲、本事、运气,一样都没少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