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媒体称,中国正通过引进韩国顶尖人才,与美国争夺高科技主导权。 两名韩国国宝级半导体专家在退休后受冷落,近日已被中国高校任用。 李永熙和李淇明,这两个名字在韩国半导体圈意味着荣耀与巅峰。 翻一下新闻,李永熙本来是首尔大学的教授,在碳纳米管和新材料领域是国际公认的专家,带队搞出不少让韩国半导体能扬眉吐气的核心技术。 李淇明则是KAIST(韩国科学技术院)的老教授,量子物理和材料理论领域的大家。 这俩人在韩国科技圈混到这个高度,按理退休后还应该是宝贝疙瘩,哪怕不搞科研,也该给个像样的研究室,带带新人吧? 可实际情况,正好相反。 2023年李永熙退休,团队解散,研究经费没了,连个安安静静继续做项目的地方都没给他留。 李淇明2024年离职后,也是类似结局。 韩国那边一边喊着重视科技创新,一边对本国顶级学者却有点“用过即弃”的意思。 韩国媒体自己都说,这种人才流失简直让人心疼。 而这边,我国高校动作很快。 2025年4月,湖北工业大学直接为李永熙成立了专属研究所,团队、设备、资金一站式配齐,让他能心无旁骛搞科研。 北京雁栖湖数学研究院则为李淇明准备了生活配套和实验条件。 这些安排不是简单的“高薪挖人”,更像是把人当成“宝”来养。 更关键的是,他们到了我国,不仅可以继续做想做的研究,还能带团队、培养年轻人,发挥余热。 韩国媒体这回急了,新闻标题一个比一个刺激,说什么“国家资产外流”“顶尖人才被中国抢走”。 但其实,这事没有任何灰色操作,就是明明白白的国际人才流动。 我国高校给出的条件、平台,完全是公开透明的。对比一下,韩国这边还在讨论本科生扩招、怎样补科研断层,而我国已经在用实打实的政策和资源,把顶级人才吸引过来。 其实,近年来,选择来我国发展的高端科研人才越来越多,不只是华人科学家,外籍专家数量也在持续增加。 无论是科研经费、实验室建设、住房补贴,还是家属安置、子女教育,我国不少高校和科研院所都给出了极具吸引力的政策。 以李永熙和李淇明为例,他们的待遇、资源配置、科研自主权,确实是韩国目前难以比拟的。 说到底,科技竞争,不只是拼设备、拼投入,更是拼人。 谁能留住、用好顶级科学家,谁就有机会在未来的高科技赛道上领跑。 这次两位韩国“国宝”级专家选择来我国,其实也说明了我国科研环境和人才政策的吸引力。 韩国还在为“人才流失”苦恼,如何改革、如何留人,似乎还没想明白。 而我国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现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正在悄悄变化。 人才的流动,是对各国科技实力和体制吸引力的最好检验。 我国能在这方面取得进展,靠的不是简单的“挖人”,而是踏踏实实把人当作核心资源,把平台和空间给足,让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拳脚的机会。 未来会怎样暂时不好说,但目前这一步,走得很扎实、很有信心。 参考:当韩国的“国宝级科学家”选择中国 ——知乎
韩国媒体称,中国正通过引进韩国顶尖人才,与美国争夺高科技主导权。 两名韩国国
世界今若在
2025-09-19 09:47:32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