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叶秀峰在忙工作。一名下属硬着头皮开口:“太平轮沉了,您的儿子……

靖江的过去 2025-09-19 08:38:41

1949年1月,叶秀峰在忙工作。一名下属硬着头皮开口:“太平轮沉了,您的儿子…… 没救回来。” 听到这话,叶秀峰愣在原地,一动不动。过了好半天,他猛地站起身,想开口,却眼前一黑,栽倒在地。 他心里清楚:独子没了,那 2700 根金条也没了,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这个消息打垮了叶秀峰。他双手发抖,扶着桌角稳住身子,额头渗出冷汗。 两天前,他还在上海码头送儿子。谁能想到,那次分别,成了这辈子最后一面。 更让他难受的是,那些金条是他半辈子用各种手段攒下的。如今金条随太平轮沉进海底,他的退路、希望全没了。 叶秀峰的贪心,从他进中统局时就有了。1900 年,他出生在扬州江都,家境不错,从小接受了良好教育。 他先在天津北洋大学读书,后来去美国匹兹堡大学,求学之路很顺利。回国后,靠和陈立夫的同学关系,很快进入国民党权力中心。 1935 年,他当选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次年,递补为中央执行委员,在特务系统里职位越升越高。 1945 年,徐恩曾被蒋介石撤职,叶秀峰趁机当上中统局局长,手握生杀大权。 刚掌权,叶秀峰就打中统内部的主意。那时中统刚改组,经费减少,他想把钱装进自己腰包,先拿 “冗员” 开刀。 底层特务中,有人因工资低转行做小生意,有人因厌恶特务名声主动辞职。叶秀峰不管这些,只想着克扣工资。 徐恩曾在任时的 “特别补加费”,被叶秀峰取消。中统人员的工资,也被他用各种名义削减。谁不送 “孝敬钱”,就会被降职或调去差岗位。 真正让他发大财的,是对外 “合作”。抗战胜利后,中统接管不少日伪企业,这些企业利润很高。 叶秀峰盘算:若这些企业被国民政府没收,自己顶多分到零头。于是他找到企业老板,提条件:“想继续经营,利润得分我一份。” 老板们为保产业,只能点头。中统内部流传一句话:“叶局长是‘打捞局’局长,专捞油水。” 没几年,他攒下巨额财富。连独子都常跟人炫耀:“我父亲藏的金条,数到六百根都数不完。” 可这些不义之财,最终没保住。1948 年,解放军在淮海战役大胜,国民党败局已定。 叶秀峰慌了,怕这些钱被解放军收缴,更怕失势后没法生活。于是他把所有积蓄换成黄金,共 2700 根。 他让儿子带这些金条坐太平轮去台湾 —— 这是他留的 “后路”。 1949 年 1 月 25 日,叶秀峰在上海码头与儿子拥抱。他反复叮嘱:“到了台湾,先买房子,再开铺子,咱们后半辈子就靠这些过活。” 他没料到,这艘号称 “安全” 的太平轮会出意外。太平轮超载,夜航时又没开灯,在舟山群岛海域与建元轮相撞后沉没。 船上 932 人遇难,其中有他的独子,还有那 2700 根金条。 更让人不齿的是,太平轮船长为逃责任,不让其他船救援。许多落水者,不是冻死就是溺亡。 幸存者王兆兰回忆:“当时海浪大,有人把我拉上木箱。等太阳升起,我再也找不到弟弟妹妹。” 消息传到南京时,叶秀峰正在办公。下属结结巴巴说完事,他猛地站起,又重重栽倒在地。 这次不是晕倒,是心彻底碎了。独子没了,金条没了,他半辈子费心思弄来的 “心血” 全没了。 此后,叶秀峰变得心灰意冷。1949 年 4 月,他随国民党撤退到台湾。 他虽还任职,却对政坛没了兴趣。后来转行做通讯,创办海外世界新闻社,还任台湾 “新闻通讯事业协会” 理事长。 但金条损失的事,像一根刺扎在他心里,始终没拔去。 1990 年 2 月 8 日,叶秀峰在台北去世,享年 90 岁。 他这一生,从扬州教育家的儿子变成特务头子,从手握大权到在台湾孤独终老,和那艘沉没的太平轮相似 —— 表面风光,实则藏着危机。 后人说起他,都绕不开 “贪” 字:贪权力、贪钱财、贪活命。 可到底是贪心毁了他,还是那个混乱的时代,早已注定他的结局?或许,只有历史能给出答案。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