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援引路透社报道称,尽管美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推出了多款对华减配版AI芯片,但中国的科技巨头们并不买单。 要说英伟达这波操作,明眼人一看就懂——表面上是“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实际上是被美国的芯片出口限制逼得没办法,才把高端芯片的算力“砍一刀”,搞出这些“阉割版”产品。要知道,之前英伟达的A100、H100芯片,可是中国AI企业训练大模型、做深度学习的“刚需品”,去年美国一纸禁令下来,高端芯片进不来,英伟达才急着推出减配版,想着既能不违反禁令,又能保住中国这块大市场。 可中国的科技巨头们又不傻,谁愿意花真金白银买个“残次品”?就拿百度、阿里这些企业来说,他们搞AI大模型,对芯片算力的要求是“多一分不够用,少一分玩不转”。减配版芯片算力砍了近一半,训练一个大模型的时间可能要翻倍,成本也跟着往上涨,这对讲究效率的科技企业来说,简直是“花钱找罪受”。有业内人士透漏,某头部企业去年试过用减配版芯片做测试,结果模型训练到一半就卡壳,最后还是得靠之前囤的高端芯片救场——吃过一次亏,谁还会再踩坑? 更重要的是,这几年中国在芯片自主研发上早就下了苦功。中芯国际已经能量产14纳米芯片,华为的昇腾系列AI芯片也逐渐能扛起大梁,虽然和英伟达的高端芯片还有差距,但应付国内大部分AI场景已经够用。就像去年华为发布的昇腾910B,算力虽然不如H100,但胜在自主可控,不用看美国的脸色,还能和国产的操作系统、框架无缝衔接,科技企业用着也踏实。与其花高价买减配版,不如把钱投到国产芯片的研发和应用上,这才是长久之计。 英伟达可能没料到,中国企业的“不买单”,不只是因为产品不行,更是因为大家看清了美国的套路——想靠芯片限制卡中国科技的脖子,逼中国企业妥协。可这些年的事实证明,越是被限制,中国科技企业的自主意识就越强。之前美国限制5G技术,华为就把鸿蒙系统做了起来;现在限制AI芯片,国内的芯片企业反而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今年上半年,国产AI芯片的市场份额比去年涨了近15%,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还有个细节很有意思,路透社在报道里提到,英伟达的减配版芯片在海外市场也卖得不好,不少国外中小企业嫌它“高不成低不就”——高端场景不够用,低端场景又太贵。反观中国市场,国产芯片不仅价格更亲民,还能提供定制化服务,比如针对智能驾驶、智慧城市这些场景,芯片企业能直接和下游厂商合作,优化算力配置。这种“接地气”的优势,是英伟达的减配版芯片比不了的。 说到底,英伟达的减配版芯片遇冷,本质上是美国芯片限制政策的“反噬”。他们以为靠“阉割”产品就能拿捏中国市场,却忘了中国科技企业早就不是只能依赖进口的“小学生”了。自主创新的路子虽然难走,但走得越稳,就越不怕别人“卡脖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华为太幸运了,竟然招到了这么一员大将!余承东说:“我是华为公司的第一个6级工程师
【86评论】【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