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说:“我想,很不幸的是中国事实上并不想过来跟我们谈判,因为他们是世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09-18 15:44:20

美国财长贝森特说:“我想,很不幸的是中国事实上并不想过来跟我们谈判,因为他们是世界贸易体系里面糟糕的冒犯者。我想说的是,他们的升级反制是失败者的行为。 美国财长耶伦最近的一番话,把所谓的“双标”玩到了明面上。 在全球贸易的风口浪尖上,一位美国高官的直白指责如惊雷炸响:中国不愿对话,还被贴上“规则破坏者”的标签,甚至反制举措被斥为“弱者把戏”。这番话一出口,国际舆论哗然。究竟是谁在筑墙断桥,谁又在借机维护自家利益?背后的真相,或许远超表面喧嚣,让人忍不住追问:贸易公平的尺度,到底握在谁手里?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最近的表态,直击中美经贸摩擦的核心。她公开宣称中国回避谈判,是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严重违规方,并将中国的回击措施形容为失败者的举动。这种表述看似犀利,实则暴露了美国政策的内在矛盾。回顾2024年4月的广州会晤,耶伦本人就曾与中国官员就全球经济形势和双边关系展开多轮磋商,双方甚至就经济金融工作组框架达成共识,继续讨论供应链和气候融资等议题。这次交流被耶伦形容为建设性,但如今她却翻脸不认,声称中国不愿对话。这种前后不一的立场,难免让人质疑其动机。 耶伦的指责还延伸到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她称中国产能扩张扭曲市场,却忽略美国自身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巨额补贴。2025年,美国通过立法大幅削减对风能和太阳能的投资,预计未来十年新增装机容量将减少17%至20%。相比之下,中国的新能源出口持续增长,比亚迪等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助力沙特等国光伏项目落地。这些事实表明,美国一边要求中国调整产业策略,一边却在国内筑起保护壁垒。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逻辑,不仅缺乏说服力,还凸显了其贸易政策的自相矛盾。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单边关税举措已成为盟友不满的导火索。2025年8月,美国以贸易失衡为由,对瑞士加征39%的关税,这一数字远高于对欧盟的15%和对英国的10%。瑞士政府紧急展开谈判,但企业已开始重新评估对美出口,包括精密仪器和制药产品。这项关税不仅冲击瑞士经济,还引发欧洲国家对美国可靠性的疑虑。西班牙空军采购团队搁置F-35订单,转向欧洲本土战机;波兰从韩国引进武器装备。这些连锁反应,清楚显示美国贸易霸凌正蚕食其国际信誉。 中国方面的贸易实践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图景。2025年1月1日,中马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覆盖95%以上的产品实现零关税,包括船舶、电器和家具等。中国企业迅速响应,首批货物运抵马尔代夫,助力当地基础设施升级。这份协定源于多轮平等磋商,体现了中国推动多边合作的诚意。同期,中国货物贸易出口规模在7月达到22076亿元,顺差保持稳定。尽管面对美国施压,对美出口在前两个月仍增长3.4%,总值达7336.7亿元。这些数据反映出中国市场的开放性和韧性,而不是耶伦所称的“破坏规则”。 耶伦的言论还忽略了全球贸易格局的深层变化。欧盟在2025年3月推出1500亿欧元的防务基金,明确排除美国企业参与,除非美方签署额外安全协议。这一举措旨在提升欧洲本土军工自主性,优先采购欧盟设计的产品。加拿大对后续F-35订单持犹豫态度,印度搁置多项美制军购项目,转向亚洲选项。这些发展并非孤立,而是美国单边主义累积的结果。美国一边高呼“不脱钩”,一边挥舞关税大棒,盟友的离心倾向已成事实。 从新能源到防务采购,美国的补贴和关税政策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通过市场驱动实现全球贡献,而美国则依赖政府干预,却指责他人“产能过剩”。2025年上半年,中国碳排放下降2.7%,美国却上升4.2%。这种差距源于政策导向的差异:中国注重创新和国际合作,美国则转向保护主义。耶伦要求中国改变产业政策,却对本国补贴计划避而不谈,这种双重标准在国际舞台上越发显眼。 中美贸易总额在2024年达到6589亿美元,同比增长2.6%。进入2025年,尽管对美出口面临压力,中国整体出口仍保持4.4%的增速,转向东南亚和发展中国家。这反映出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全球分工的调整。美国贸易赤字持续扩大,部分源于国内竞争力下滑,而非外部“破坏”。耶伦的指责看似针对中国,实则为美国保护主义辩护,却无法掩盖其政策失效的现实。 中国反制措施的本质,是对美国经贸限制的正当回应。面对持续关税壁垒,中国无法被动承受,而是通过维护公平竞争的原则,捍卫多边体制。中马协定的成功实施,便是典型例证,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关税减免,推动互利共赢。相比之下,美国对瑞士的39%关税导致企业成本飙升,谈判陷入僵局。这不是“失败者行为”,而是理性自卫,旨在纠正贸易不公。

0 阅读:244

评论列表

生活

生活

3
2025-09-18 18:01

霉国政客中还有没有几个脑子还正常的人?

猜你喜欢

冰淇淋不及千金

冰淇淋不及千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