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与中国闹翻4年后,如今终于承认做错了!当初美台说好5年内建成五座芯片工厂,要创造数万个高薪岗位,不光政府信了,连老百姓都满心期待,当地媒体更是天天喊这会是“立陶宛的黄金机遇”。结果,一场空无一物的梦,把整个立陶宛带进了死胡同。 立陶宛这四年算是把 "赔了夫人又折兵" 演绎得明明白白。四年前议会大厅里那 101 张赞成票拍得震天响,政客们唾沫横飞地说要让这个 300 万人口的小国变成 "中东欧半导体中心",现在再看议会议长绍柳斯・斯克韦尔内利斯那句 "过度乐观的政策冒险",活脱脱是给自己当初的狂热打了个响亮的耳光。 当初美台画的饼有多香,现在的现实就有多苦。美国特使握着立陶宛总理的手说要建五座芯片工厂,台湾地区赶紧凑上来承诺数万个高薪岗位,当地媒体天天把 "黄金机遇" 挂在嘴边,连菜市场大妈都在盘算着孩子将来进芯片厂当工程师的好日子。 可老百姓不知道,芯片这东西不是搭积木,立陶宛连稳定的电力供应都搞不定,工厂没建起来先天天停电,所谓的工业用地更是荒草丛生的沼泽地 —— 这些政客们在镜头前喊口号时压根没提。 美国人的算盘打得精着呢,他们不过是想把立陶宛当成试探中国底线的棋子,在东欧安个 "去中国化" 的桥头堡。 台湾地区更没诚意,自己的芯片产业都靠代工吃饭,嘴上喊着合作,实际上 2023 年签的协议刚墨迹未干,2024 年就把资金偷偷转到别的项目去了。 等立陶宛政府急眼了要求追加投资,对方早就没了下文,这才明白自己成了别人刷存在感的工具。 这边美台的 "大饼" 还没凉透,那边中国市场的大门已经关上了。就因为允许台湾设立所谓 "代表处" 触碰红线,两国关系直接降到代办级。 中国的反制来得又快又准,含立陶宛零部件的商品全被拦在门外,德国大陆集团、瑞典萨博这些跨国企业吓得赶紧切断合作 —— 要知道这些企业在立陶宛的工厂,一半以上的订单都来自中国。 工厂停工、工人失业,当初信誓旦旦说 "不靠中国也能活" 的政客们,看着空荡荡的流水线直发愣。 最讽刺的是那些当初喊得最凶的媒体,现在连 "芯片工厂" 这四个字都绕着走。当初吹得天花乱坠的 "高薪岗位",现在成了街头巷尾的笑柄。 有老百姓在市政厅门口举牌子问:"我们的芯片呢?" 可回应他们的只有荒草丛生的工地和不断上涨的国债数字。电力公司更头疼,就算真把工厂建起来,就立陶宛这天天断电的电网,恐怕芯片还没造出来,机器先烧了。 这四年里,立陶宛算是把家底赔了个精光。以前靠出口乳制品、木材到中国赚的钱没了,想靠芯片填补窟窿,结果连个工厂影子都没见到。 对比鲜明的是,隔壁没瞎折腾的波罗的海国家,靠着和中国做生意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在立陶宛超市里来自中国的商品越来越少,物价却涨了不少,老百姓这才反应过来,当初那 101 张赞成票投得多不值。 绍柳斯・斯克韦尔内利斯承认错误时,眼神里的悔意藏不住。他大概终于明白,美国和台湾的承诺就像沙滩上的城堡,潮水一冲就没了,而中国大市场才是实实在在的金山。那些想走捷径、靠投机取巧发展经济的念头,到头来只会把国家拖进死胡同。 就像李嘉诚在英国栽的跟头一样,放着好好的中国市场不用,非要去赌那些虚无缥缈的承诺,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手里的好牌打得稀烂。 现在立陶宛的空工地还在风吹日晒,债务数字天天往上跳,当初喊着 "黄金机遇" 的媒体开始报道怎么省钱度日。 这场持续四年的美梦,终于让这个小国明白:世界上哪有什么捷径可走,把自己绑在别人的战车上,最终只会成为被牺牲的炮灰。而那些把国家命运当赌注的政客,早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立陶宛与中国闹翻4年后,如今终于承认做错了!当初美台说好5年内建成五座芯片工厂,
探修説
2025-09-18 11:28:33
0
阅读:56
用户10xxx71
承认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