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从今天起,“台独”,不再有任何模糊空间!国台办对“台独”,作出了史上最严厉、也最不留情面的“新定性”:它不再是一种“政治选项”,而是一种必须被“消灭”的“邪恶势力”! 当国台办不再把“台独”看作一种可以讨论的“政治选项”,而是直接定性为必须“消灭”的“邪恶势力”时,整个台湾海峡的游戏规则就彻底变了。 过去那种左右逢源、两头下注的好日子,似乎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首先被堵死的是政治人物的表演空间。 以前还能在国际上刷刷存在感,现在这扇门正被一扇扇关上。 想进联合国的门?对不起,有记者拿着台湾证件就被拦了,被告知得用台胞证。 想去世界卫生组织当个观察员?门儿都没有。 连国际刑警组织也明确,成员必须是“主权国家”。 这种高压让岛内的政治“变色龙”们很难受,前脚还吹嘘导弹防御率天下无敌的于北辰,后脚就改口说解放军来了会投降。 嘴上喊着要派私人飞机保卫家园的郭台铭,转身却把富士康的摊子在郑州铺得更大。 这种言行不一的戏码,在越来越清晰的聚光灯下,显得格外滑稽。 紧接着,“经济靠大陆,政治搞独立”这套玩法,也行不通了。 北京的精准打击从经济层面开始,迅速波及到台湾的军事、产业链,尤其是台湾本地的军工企业。 台湾过去习惯依赖大陆市场,进行大规模贸易和供应链合作。 台湾的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公司,依赖大陆市场的原材料供应和订单。 随着大陆对台湾的制裁措施加剧,很多台湾企业的生意立刻受到了冲击。 过去在两岸之间游走的许多商人,比如沈伯洋父子这样的人物,也未能幸免。 这类经济上的直接打击,给台湾民众带来了深刻的感受。 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开始意识到,过去那些因政治原因而一味支持“去中国化”的理念,似乎开始让他们的日子变得愈发艰难。 台湾人已经开始感受到这股经济寒潮的袭来,从工厂、商店到各个行业,台湾的普通民众正在经历空前的压力。 尤其是台湾的民间企业,在没有大陆订单的情况下,生意急剧萎缩。 许多小商家和劳工失去了工作,他们不得不面对生活成本的飙升和收入的锐减。 面对这个现实,台湾民众开始意识到,经济的压力和政治的脱钩开始对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 过去两岸合作带来的繁荣,如今变成了许多人心头的痛。 与此同时,民进党当局并没有停止他们的“去中国化”举措。 他们通过修改历史教科书,刻意割裂台湾与大陆的历史和文化联系,试图从根本上切断两岸之间的文化认同。 这种割裂的做法,不仅没有得到台湾人民的普遍支持,反而加剧了民众的困惑和愤怒。 面对现实经济的重压,很多台湾人开始意识到,民进党当局的“去中国化”操作并不能为他们的生计带来实际改善,反而可能让他们失去更多。 尽管民进党当局仍试图通过一些政治操作来煽动民众的民族情绪,鼓励他们抵制大陆文化与经济交流,但这种做法的效果日渐减弱。 生活的现实和生存的压力,逐渐让台湾的民众看清了“政治标签”背后的空洞与无力。 特别是在疫情后的经济困境中,台湾的普通民众开始越来越意识到,没有大陆的经济支持,台湾的经济体系会变得异常脆弱。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对民进党的执政政策产生了质疑。 老百姓的感受最真实,民调里,越来越多的人对两岸关系感到忧心。 年轻人渴望的是稳定和发展,而不是被卷入冲突,所以选择到岛外找出路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多。 更何况,深植在骨子里的文化连接是抹不掉的,大陆游客看到台北的元宵灯会,依然会觉得亲切,因为祠堂、庙会这些东西,是刻在血脉里的。 对台湾而言,一个摊牌的时刻或许正在到来,过去那些投机的策略和幻想,恐怕都得收起来了。
摊牌了!从今天起,“台独”,不再有任何模糊空间!国台办对“台独”,作出了史上最严
文史小将
2025-09-17 17:25:29
0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