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第三次!俄军靠天然气管道突破防线,钻出管道的那刻,乌军目瞪口呆 先说说

士气沉沉 2025-09-16 09:46:26

[微风]第三次!俄军靠天然气管道突破防线,钻出管道的那刻,乌军目瞪口呆 先说说这事儿的基本情况。据俄罗斯《消息报》《论据与事实》这些媒体报道,大概在9月中旬左右,俄军一支突击队趁着夜色,偷偷摸进了一条废弃的天然气管道。这管道可不短,直径足够一个士兵弯腰通过,直接连通着奥斯基尔河两岸。 乌军之前也知道这条管道,但可能觉得年代久远、里面情况复杂,再加上河对岸本身有防线,就没太当回事。结果俄军士兵硬是在黑暗和泥泞里爬了好几公里,从管道另一头钻出来的时候,直接出现在乌军防线后方,把守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随后俄军巩固了阵地,还渡河把更多部队运了过去,一度逼近了库皮扬斯克市区。乌军反应过来后赶紧调兵堵缺口,双方在河边打得很激烈。 这已经不是俄军第一次用这招了。去年在哈尔科夫反攻期间,俄军就曾利用管道穿插,后来在红利曼方向也有过类似操作。 这次是第三次,说明他们可能已经把这种战术当成了一种“保留节目”。为啥老用管道呢?其实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现在战场上,无人机太厉害了,双方不管是大部队调动还是小股突击,只要一露头,立马就能被对方无人机发现,接着就是炮火覆盖。俄军要想在乌军严密防守的河岸边搞偷渡,常规手段几乎不可能,而管道这东西,藏在地下,无人机拍不到,雷达也难探测,简直就是天然的“隐形通道”。 不过,走管道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你想啊,那种工业用的天然气管道,里面又黑又闷,空气流通不好,士兵得戴着防毒面具或者呼吸器,还得背着武器弹药,爬几公里下来,体力消耗特别大。 而且管道里可能还有积水、淤泥,甚至有坍塌的风险,对士兵的心理和生理都是极大的考验。俄军敢这么干,估计也是提前做了不少侦察,选的管道应该还算结实,而且对士兵进行过专门训练。这种战术,说白了就是“高风险高回报”,成功了能出奇制胜,失败了可能就全军覆没在管道里。 再说说库皮扬斯克这个地方。它是乌克兰东部哈尔科夫州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去年9月被乌军从俄军手里夺回去,之后双方一直在这一带拉锯。 对俄军来说,拿下库皮扬斯克既能改善自己在哈尔科夫方向的态势,又能威胁到乌军在整个顿巴斯地区的后勤线。 所以俄军最近几个月一直在往这一线调兵,试图发动进攻。而乌军呢,肯定也死守不退,毕竟这地方丢了,前面几个月的反攻成果就白费了。这次俄军用管道突破,就是想撕开一个口子,打乱乌军的防御部署。 那乌军为啥没防住呢?一方面可能是麻痹大意,觉得俄军不会再用同样的招数,毕竟之前用过两次了。 另一方面,乌军现在兵力也紧张,防线拉得很长,不可能每个地方都严防死守。像这种废弃的管道,排查起来费时费力,可能就被当成次要目标忽略了。 再加上俄军这次行动估计保密工作做得好,选在晚上,管道出口又在乌军防线薄弱处,等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 其实从这事儿也能看出现在俄乌战场的一个特点:双方都在拼智慧、拼战术,拼谁能更好地利用战场环境。俄军用管道偷袭,乌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用无人机打坦克、用海马斯炸弹药库,都是把现有资源用到极致。 这种“地道战”式的打法,其实在历史上也出现过,比如一战时期的堑壕战,双方就挖过无数地道搞爆破。现在只是技术进步了,但战术的本质还是一样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当然,一次战术突破不代表就能改变整个战局。俄军虽然通过管道进了库皮扬斯克郊区,但乌军很快就调来了预备队,把俄军挡在了市区外。 双方现在还在河边对着干,俄军想扩大战果也不容易。毕竟乌军有西方援助的远程炮火和无人机,能精确打击俄军的集结点和补给线。俄军就算突破了防线,后续部队和物资跟不上,也站不住脚。 总的来说,俄军这次利用天然气管道突破防线,确实是战场上一个比较奇特的案例,体现了现代战争中“非常规战术”的价值。它告诉我们,哪怕在卫星和无人机满天飞的今天,最原始的“隐蔽”和“突然性”依然能起到关键作用。 不过,战争终究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这种小范围的战术胜利,很难从根本上扭转整个战场的局势。接下来,双方肯定还会围绕库皮扬斯克展开更激烈的争夺,俄军会不会再用第四次“管道奇袭”,乌军又会怎么防备,咱们只能继续关注了。

0 阅读:120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