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英为什么在大幅度盈利时从股市退出? 丁元英90年代在德国募集的资金,仅仅11

嗦问思 2025-09-15 16:43:34

丁元英为什么在大幅度盈利时从股市退出? 丁元英90年代在德国募集的资金,仅仅11个月,他就帮10个投资大佬做私募投资,让他们获得了82%的高回报率。在原著中,如此高的回报率,最后他自己大概得到了550万马克。当年的兑换比例是8.9元。那边交易中,他获得的收益是5000万左右。显然,丁元英对当时的股市生态与经济认知。已经洞悉到从市场提取现金的密码。那么问题来了,如此高的收益,他为什么不接着做。而是急流勇退。是什么东西驱动他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主动放弃,如果不放弃意味着什么? 其实,站在哲学的思维来看,金钱是无法永存与传承的。哪朝哪代,哪个时间段,都有十分有钱的人。唐朝有,宋朝有,英国有,法国有,美国也有。但是过了三百年,五百年,谁还记得这些有钱人。相反。那些穷困潦倒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却被人类记忆了几千年,丁元英解决的更多是自我救赎。 他太清楚,如果他继续帮德国人赚钱,最后会被扣上一顶汉J的帽子,到时这钱是他的,还不是他的,根本搞不清,所以他选择提前结束了这个基金,表象上看这是作为中国人的良知驱使。看着只有几年股龄的股民被一种外来认知碾压。他善心大发。 但更深层的看,他已经洞悉当时社会的文化属性,对外资所允许的极限。 其实历次的行情,本质上是经济的工具,脱离了宏观与现实的需要,谈股市的起落,那是没有认清真相,所以丁元英说,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那么是乾坤错了,还是自己错了。值得琢磨 (关注老索,周四晚见面聊)

0 阅读:57
嗦问思

嗦问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