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议员Scott对美国人说,请记住!日本在中国杀害100万人的时候,有54

不负赋墨尘 2025-09-14 00:37:09

美国国会议员Scott对美国人说,请记住!日本在中国杀害100万人的时候,有54.4万人是在美国帮凶下被杀死的。不愿做帮凶的人,请站起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在很多美国人眼里,那时日本打中国是“别人的事”,离自己太远。他们只觉得生意能做、钱能赚,至于中国人死多少,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可是斯科特算了一笔账:日本在中国大陆能打得那么凶,离不开美国源源不断的石油、钢铁和橡胶供应。   换句话说,美国人手里的这些生意,其实就是变成了日本军队手里的枪炮和炸弹,最终落在了中国百姓的头上。   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中用的军火,大量背后都有“美国制造”的影子。军舰要石油才能跑,战机要石油才能飞,而当时日本用的石油一半以上都来自美国。   坦克和大炮离不开钢铁,日本进口的废钢铁有九成都由美国提供。甚至连橡胶这种原料,也是从美国买的,用来造军车和运输工具。   这些东西可不是生活用品,而是日本侵华最缺不了的战争资源。如果美国当年没有把这些东西卖给日本,日本的侵略机器很可能运转不起来,更别说在中国大地上制造那么多惨剧了。   可现实是,美国的企业一边打着“中立”的旗号,一边心里盘算的是利润。洛克菲勒家族的标准石油公司、摩根财团、福特公司、通用汽车……一个个大财团都在和日本做生意。   尤其是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美国对日本的出口不仅没减少,反而在1938年还增长了三成。南京大屠杀的血还没干,美国的油轮和货船就继续把物资运往日本港口。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当时的美国政府在立场上就很暧昧。1937年出台的《中立法案》,表面上是为了避免卷入战争,可它给了日本钻空子的机会。因为日本没有对中国正式宣战,所以在法律意义上,美国依然可以和日本做“合法贸易”。这也就意味着,日本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口美国的石油和钢铁。   罗斯福总统其实也对日本的扩张感到不安,但他受制于国内强大的孤立主义思潮。很多美国人觉得亚洲的战争离自己太远,没必要管,更不想因为中国的问题去影响美国的经济利益。在这种氛围下,企业就更加肆无忌惮,抓紧机会大发战争财。   虽然大多数美国人选择沉默,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糊涂。比如当时一些工人和民间团体就曾经反对为日本运输物资。洛杉矶港口的码头工人甚至发起过罢工,不愿意眼睁睁看着石油流向日本。但企业主马上以“破坏商业自由”为由起诉他们。钱的力量,最终压过了良心。   在中国这边,像宋美龄这样的公众人物,也公开指出中国士兵用血肉之躯对抗的武器上,都带着美国资本的影子。她说得没错,中国人面对的敌人,手里的枪炮有很大一部分是美国卖过去的。   可是这些声音终究被淹没了。直到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才彻底和日本翻脸。但在那之前,美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日本的“帮凶”。斯科特敢在1938年点破这一点,可以说是有相当大的勇气。   今天回过头看这段历史,格外讽刺。因为类似的逻辑,现在依然在上演。   2025年,日本正从美国大批采购先进武器。比如400枚“战斧”巡航导弹、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还有价值9亿美元的“标准”-6导弹。这些装备将被部署在日本的宙斯盾驱逐舰上,大大增强其远程打击能力。美国军工企业因此赚得盆满钵满,日本则借机加速军事化。   这是不是很眼熟?当年的石油和钢铁,今天变成了导弹和军舰。背后的逻辑没有变,还是美国资本优先,还是利益至上。只不过,这一次被推到前线的,不是中国抗战士兵,而可能是整个东亚地区的安全。   更让人担忧的是,美国在历史叙事上的模糊。2025年,美国防部长在硫磺岛纪念仪式上竟然称赞二战日军的“勇敢精神”。这话一出,引发了舆论哗然。   要知道,硫磺岛战役本来是反法西斯的重要战役,把侵略者和反侵略者混为一谈,本质上就是在模糊是非。   这和当年美国企业为对日贸易辩护的逻辑一样:只要能赚钱,侵略和屠杀都可以被轻描淡写。历史被扭曲,现实就可能重演。   日本的态度也没太大变化,从二战时期的皇民化运动,到今天篡改教科书、美化侵略,他们始终没想过真正反思历史。   而美国对这种态度的纵容,从当年的物资供应到今天的军火销售,本质上都说明了一点:只要对美国的战略利益有利,历史真相和道德立场都可以退居二线。   斯科特当年的警告,放在今天依旧振聋发聩。他提醒大家,不愿做帮凶的人要站出来。可惜,在他那个年代,很多人选择了沉默,结果酿成了更大的悲剧。   历史不会一模一样地重演,但它往往会押上相似的韵脚。当年的石油和钢铁,今天的导弹和军舰,本质上都是美国把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产物。

0 阅读:0
不负赋墨尘

不负赋墨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