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37岁的兵部尚书铁铉,被放进滚烫的油锅烹炸,油花溅起的声响里,混

炎左吖吖 2025-09-11 10:45:31

1402 年,37 岁的兵部尚书铁铉,被放进滚烫的油锅烹炸,油花溅起的声响里,混着太监们惊恐的尖叫。有人想拿铁叉把他的尸身翻过来,让脸朝着朱棣所在的宫殿,油锅却 “轰” 地炸开,热油烫得众人连连后退 —— 那具焦黑的躯体,依旧背对着皇权所在的方向。 南京城刑场上,一口沸腾的油锅翻滚着令人作呕的气泡。 37岁的兵部尚书铁铉被刽子手投入其中,滚油瞬间吞噬了他的躯体。 1366年,铁铉出生于河南邓州。 他的祖先乃元代从中亚迁居中原的色目人,家族并无显赫背景。 然而,在汉文化的氛围中成长的铁铉,自幼便展现出对儒家经典的浓厚兴趣与过人天赋。 他摒弃了钻营取巧的官场习气,潜心学问,步入仕途。 洪武年间,他以太学生身份入仕,初任礼科给事中,负责监察六部事务。 一次审理棘手的军务疑案,铁铉凭借明察秋毫与公正不阿,迅速查明真相。 此举引起明太祖朱元璋的注意,亲自召见垂询执法理念。 铁铉直言不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皇亲国戚与平民百姓应一视同仁。” 正是他的这份刚直品行深得朱元璋赏识,特赐表字“鼎石”。 此后,铁铉调任都督府断事官,专司军中刑狱,公正无私,声誉日隆。 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铁铉的才干得到进一步认可,被擢升为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参政。 他兢兢业业,确保了前线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供应从未短缺。 然而,历史的巨轮在1399年骤然转向。 隔年七月,燕王朱棣于北平起兵,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名,发动了震动天下的“靖难之役”。 建文朝廷一时风雨飘摇。 当朱棣的燕军铁骑南下,兵锋直指山东重镇济南时,铁铉的命运与这场王朝内战紧密相连。 1400年,朱棣挟连胜之威,兵临济南城下。 彼时济南守军兵力薄弱,身为文官的铁铉,面对虎狼之师,并未退缩。 他与都指挥盛庸等将领歃血为盟,誓与城池共存亡。 朱棣起初视济南为囊中之物,射书劝降。 铁铉的回信却是一篇义正词严的《周公辅成王论》。 劝降不成,朱棣下令强攻。 然而,在铁铉的周密部署和身先士卒的感召下,济南守军同仇敌忾,竟以劣势兵力,硬生生顶住了燕军三个月的猛攻。 朱棣久攻不下,竟丧心病狂地掘开黄河大堤,水灌济南。 危急关头,铁铉定下奇谋。 他让百姓出城,佯装乞降,恳请朱棣单骑入城以示诚意。 朱棣中计,刚入城门,就落下了千斤铁闸,虽因故障未能将他当场击杀,却也惊得朱棣魂狼狈逃窜。 恼羞成怒的朱棣调集火炮强攻,铁铉临危不乱,命人连夜赶制明太祖朱元璋的神主牌位,高悬于城墙四周。 朱棣以“尊祖”之名起兵,面对父亲的神主牌位,投鼠忌器。 铁铉以过人的胆识与智慧,三挫燕王,硬是将济南城守得固若金汤,迫使朱棣粮尽退兵。 此役,铁铉以文臣之身立下赫赫战功,被建文帝擢升为兵部尚书。 但是,朱棣却没有放弃。 1402年,他绕过山东防线,率精锐骑兵长驱直入,渡过淮河,直扑南京。 铁铉虽奋力回援,奈何大势已去。 六月,南京城破,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登基,是为明成祖。 铁铉在淮河流域兵败被俘,被押解至南京。 新皇登基,召见前朝旧臣。 昔日同僚多已跪伏称臣,唯有铁铉,拒绝面向篡位者。 朱棣威逼利诱,铁铉反而厉声斥责他篡逆之罪。 朱棣勃然大怒,下令割去铁铉的耳朵和鼻子,并将割下的器官塞入口中,逼问滋味如何? 铁铉强忍剧痛,厉声回应:"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 朱棣的暴怒达到顶点,下令对铁铉施以最残酷的凌迟之刑。 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铁铉依旧骂不绝口。 气急败坏的朱棣犹不解恨,竟下令将铁铉残缺的尸身投入油锅烹炸,并命人用铁叉翻转,使面朝皇宫。 然而,当铁叉触及油锅,滚油轰然炸开,灼伤操作者,那具躯体,最终仍以背对的姿态沉入油底。 铁铉用生命践行了“鼎石”之誉,铮铮铁骨,令天地动容。 朱棣的怒火并未因铁铉的死而平息,株连随之而来。 铁铉年逾八旬的父母被流放海南,最终凄凉离世。 长子铁福安年仅十二岁,被发配广西河池充军。 次子年仅七岁,在鞍辔局服役期间不幸夭折。 最令人痛心的是女眷的遭遇。 妻子杨氏与两个年幼的女儿被没入教坊司。 杨氏不堪受辱,含恨病逝。 两个女儿,尤其是年仅四岁的幼女,亦深陷泥淖。 据传,因感于铁铉忠烈,教坊司内竟无人敢辱女眷,此事辗转传入朱棣耳中,他亦感叹“渠竟不屈耶?”,最终下令赦免了铁铉的女儿。 明清两代,官方与民间从未停止对他的追思与褒扬。 明神宗时,诏令祭祀建文朝殉节诸臣,修建铁铉等七忠臣庙。 南明弘光帝追赠其太保,谥号“忠襄”。 清乾隆帝亦追谥“忠定”。 在山东,尤其是济南,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尊他为“铁公”,在大明湖畔修建铁公祠,香火不绝。 主要信源:(齐鲁壹点——济南名士录丨他铁骨铮铮,成了济南的城隍,朱棣都得绕着走)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