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79届联合国大会上(9月5日),由中国、俄罗斯、印度、伊朗等国共同提出的“加

天天纪闻 2025-09-08 16:39:52

在第79届联合国大会上(9月5日),由中国、俄罗斯、印度、伊朗等国共同提出的“加强联合国与上合组织合作”决议,在美方提出表决要求后付诸投票,并最终以压倒性优势获得通过。   上合组织这个由中国和俄罗斯牵头的“朋友圈”,如今早已不是当年的“小团体”。   截至2024年,它已经拥有10个正式成员国,覆盖36亿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一半。从打击恐怖主义到推动能源合作,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数字经济发展,上合组织的影响力正在稳步扩大。   特别是印度和伊朗的加入,让这个组织在南亚和中东地区的话语权大幅提升。   美国对这样的发展显然坐不住了。上合组织倡导的“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与美国推崇的“美国优先”和单边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更让美国担忧的是,上合组织的成员国中,俄罗斯和伊朗都是美国长期制裁的对象。如果联合国与上合组织加强合作,无异于间接承认这些国家的国际地位,削弱美国的制裁效果。   在这场博弈中,印度的角色尤为耐人寻味。作为上合组织的重要成员,印度与中俄共同提出了这项决议,但与此同时,印度又与美国保持着密切的军事和经济合作。这种“脚踏两条船”的策略,让印度在大国之间游刃有余。   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印关系曾经历过山车般的变化。特朗普先是对印度挥舞关税大棒,征收50%的高关税,骂印度是“死亡经济”,甚至称乌克兰冲突是“莫迪的战争”。   但转眼间,特朗普又改口称自己是莫迪的朋友,只是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非常失望”,并实施了“严厉”的关税。这种180度的大转弯,看似荒诞,实则暴露了美国对印度又爱又恨的复杂心态:既想拉拢印度制衡中国,又不满印度在能源和外交上的独立性。   在联合国的这场投票中,印度选择与中俄站在一起,这让美国颇为尴尬。印度的这一立场,不仅体现了其外交政策的独立性,也反映出上合组织对成员国的吸引力——在这里,没有“选边站”的压力,只有平等协商和互利共赢。   美国在此次投票中的表现,再次印证了其单边主义的衰落。当120个国家投下赞成票时,美国与乌克兰、法国等27国站在了对立面。   耿爽大使在发言中直言:“这样的美国不受欢迎”,这四个字直击要害,道出了国际社会的心声。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在此次决议上的反对,并非孤立事件。搜索结果显示,美国在其他7份联大决议中也投了反对票,包括涉及东盟、非盟等区域组织的合作议题。   这种“逢多边必反”的态度,让美国在联合国的形象大打折扣。正如耿爽所说,美国正将一己私利凌驾于广大会员国的共同利益之上,合则用,不合则弃。   匈牙利、日本、意大利等28国选择弃权,这背后也有着各自的考量。对于匈牙利这样的欧洲国家,可能是为了避免与美国直接对抗,同时又不愿得罪上合组织的成员国;   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友,在涉及中美博弈的议题上往往需要谨慎表态;意大利等国则可能对决议的具体内容存在疑虑,或者希望在大国之间保持中立。   这种“沉默的大多数”,反映了国际政治中的现实:在大国博弈中,小国往往需要在利益和安全之间寻找平衡。弃权,有时是无奈之举,也是一种生存策略。   这场投票的结果,是多边主义对单边主义的一次重大胜利。上合组织的发展壮大,以及联合国与区域组织合作的加强,标志着国际秩序正在向更加多极化的方向演变。   美国试图通过反对决议来维护其霸权地位,但120张赞成票已经给出了答案:世界不需要“美国优先”,而是需要平等合作。   从历史的角度看,美国的衰落并非偶然。当它在安理会多次否决涉及以色列的决议,当它对古巴实施长达60多年的封锁,当它在全球范围内滥用单边制裁时,就已经埋下了孤立的种子。   而与此同时,上合组织等新兴多边平台的崛起,正在填补美国留下的真空。   联合国大会上的这场投票,不过是国际政治荒诞剧中的一幕。美国的单边主义、印度的平衡术、上合组织的崛起,都在这场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无论剧情如何跌宕,有一点是明确的:多边主义的潮流不可阻挡,任何试图逆潮流而动的国家,最终都将被历史的车轮碾压。   未来,国际政治的“荒诞剧”还会继续上演。但或许,正是这种荒诞,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毕竟,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化本身。

0 阅读:1397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