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国军团长准备投奔新四军,谁知夜里却被暗杀,被连捅了3刀,却还活着,杀

玉尘飞啊 2025-09-07 01:33:54

1941年,国军团长准备投奔新四军,谁知夜里却被暗杀,被连捅了3刀,却还活着,杀手走后,他本想起身,但又想到什么,果断装死!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1年4月30日深夜,陈锐霆刚躺下没多久,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枪响。他本能地朝房门走去,两把明晃晃的刺刀迎面刺来。 左手挡开第一刀,右边又来一刀,虽然躲开了要害,但刺刀还是扎进了身体,后背也被狠狠刺了一下。血瞬间染红了衣服。 四五个黑影涌进房间,手电筒的光在他脸上晃动。陈锐霆知道,这时候唯一的生路就是装死。他屏住呼吸,任凭血液从伤口流出,一动不动。 “死了,赶紧走。”有人说道。临走前,一个叛徒还不放心地朝他补了一枪,子弹擦着衣服飞过,差一点就要了他的命。 这场刺杀发生在陈锐霆率部起义加入新四军仅仅11天后。而就在十几天前,他还是国民党军第四二五团团长,手下有近两千人的正规部队。 皖南事变刚刚发生,新四军9000多人的队伍只突围出2000多人,叶挺被俘,项英、周子昆遇难。蒋介石趁机调集汤恩伯的12万大军,准备一举消灭彭雪枫的新四军第四师。 陈锐霆的部队就在这12万大军之中,作为黄埔七期毕业生,他参加过长城抗战,在徐州会战中也立过功,按理说前途一片光明。 但当上级命令他带兵渡过颍河,准备进攻新四军时,陈锐霆的内心产生了剧烈挣扎。他想起了自己在冀中抗战时看到的惨状,想起了共产党游击队与日军拼死搏斗的场景。 其实早在1937年,陈锐霆在南京炮校学习时就接触到了地下党。那时的他只是个普通军官,但地下党员给他看的那些进步书籍,让他开始思考这场战争的真正意义。 “现在日本人还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我们却要去打刚刚打完百团大战的新四军?”陈锐霆在日记里写道,“这不是帮日本人的忙吗?” 通过南方局的秘密联络,陈锐霆向延安发出了起义请求。4月17日下午,毛泽东和朱德的回电到了:同意起义。 召集营以上军官开会时,陈锐霆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只说了一句话:“咱们是中国军人,枪口应该对着日本鬼子,不是对着同样在抗日的中国人。” 可惜的是,两千人的团最后只有一千多人跟着他走。一营和三营的营长在最后关头动摇了,他们舍不得国民党军的优厚待遇。 4月20日,陈锐霆带着这一千多人与新四军第四师三十二团会师。张爱萍代表新四军宣布成立独立旅,陈锐霆任旅长。 张爱萍私下提醒他:“你的部队刚过来,人心还不稳。原来觉得可靠的人可能会变,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这个提醒来得太及时了,起义部队里混进了国民党特务,他们买通了几个意志不坚定的士兵,策划了这场深夜刺杀。 刺客离开后,陈锐霆强忍剧痛爬了起来。他知道叛乱分子可能还在部队里,必须立即控制局面。拖着受伤的身体,他组织忠诚的战士控制了营房,抓获了准备逃回国民党军邀功的叛徒。 为了救治陈锐霆,党组织派来了最好的医生。当时新四军的医疗条件极其简陋,西药更是稀缺。地下党员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日占区,花重金买回了磺胺等救命药。 刘少奇亲自来到病床前看望,带来了毛泽东和朱德的慰问电:“你的起义让全军称庆,你的负伤是党和人民的损失。” 养伤期间,陈锐霆常常反思这次起义的教训。他意识到,光有正义感不够,还需要严密的组织和充分的思想准备。 “我当时太心急了,”他后来回忆说,“整个团就我一个共产党员,平时也没有好好做战士们的思想工作。要是多做些准备,就不会出这样的事。” 伤愈后,陈锐霆继续在新四军中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参与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投身炮兵建设,历任炮兵司令员、军委炮兵副司令员等职。 1955年授衔时,陈锐霆被授予少将军衔。有人替他不平,说以他的资历应该更高。陈锐霆却说:“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已经很幸运了。” 2010年6月13日,105岁的陈锐霆在北京逝世。直到生命最后,他还在关心国防建设,关心年轻一代的成长。 回看陈锐霆的选择,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并不罕见。据统计,抗战期间有近60位国民党将领率部起义投奔共产党,他们带来的不仅是部队,更是对国民党军心的巨大冲击。 陈锐霆的起义恰好发生在皖南事变后最敏感的时刻,这次起义直接打乱了汤恩伯的进攻部署,为新四军第四师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更重要的是,一个黄埔出身、战功赫赫的团长选择起义,让更多国民党军官开始思考:到底谁才真正代表中国的未来? 多年后,当有人问起那个装死的夜晚,陈锐霆总是轻描淡写地说:“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不能死在自己人手里,我还要继续打鬼子。” 这个朴素的信念,支撑着他度过了那个血腥的夜晚,也支撑着无数像他一样的爱国军人,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信源:陈锐霆:一位传奇的百岁开国将军——人民网

0 阅读:3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