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美国再乱,也比中国强!”谁都想不到,这句话居然出自我国倾心培养的物理天才尹希之口——他是哈佛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却在接受公费留学时,放弃国籍忘了本,那么他现在过得怎么样呢? (信息来源:新智元——超级天才尹希:31岁成哈佛史上最年轻教授,却因国籍引发争议) 他曾是中科大少年班的传奇,被寄予报效祖国的厚望;他更是哈佛最年轻的华人正教授,学术成就光芒万丈。 然而,一句“即便美国再乱也不会回国”的惊人言论,却将他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无数人心中五味杂陈:这究竟是天才的自由抉择,还是对国家培养的“背叛”? 这个1983年出生在河北保定的男孩,从小就不一般。父母倾尽心力栽培,他也不负众望,九岁半考入北京八中那个汇聚了全国神童的超常实验班;十二岁又以572分的高分,成为中国科大少年班里最稚嫩的面孔之一。 他在大学里更是个“异类”,他聪明,更可怕的是他还愿意下笨功夫,各门功课拔尖,对自己认准的事儿就一头扎进去,他甚至心血来潮去挑战马拉松。 但是他骨子里有一股爱“反着来”的劲儿,这让他对外界贴的“神童”标签很不舒服,觉得那只是看热闹,没人真正关心他搞懂了什么。 生活中的尹希简单到有些乏味,不看重钱,社交圈子也小,他所有的热情,似乎都倾注给了物理研究。 18岁那年,在中科大用五年就读完本硕课程的尹希,收到了世界顶尖学府的橄榄枝。在导师的帮助下,他拿着公费留学的名额,踏进了哈佛大学的校门。临走前,他也曾说过会回来报效祖国,这也是所有师长对他的殷切期盼。 进入哈佛,他依旧是那个最耀眼的天才,22岁左右便拿下物理学博士。哈佛甚至为他打破了博士毕业不能留校做博士后的百年惯例,只为将这位奇才留在弦理论的研究前沿。 之后他的履历更是一路开挂:助理教授、副教授,直到32岁那年,他成为了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华人正教授之一。对他而言最大的快乐,或许就是把成为哈佛正教授的消息,第一时间分享给自己的妻子。 然而,伴随学术巅峰而来的,是他加入美国国籍,并发表了那番引爆舆论的言论。这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尹希解释说,他需要的是哈佛那种可以随时随地与顶尖头脑碰撞火花的自由氛围,,国外的科研条件和环境更利于他的追求。 这让很多人立刻想起了钱学森。1955年,钱学森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挠,回到那个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两相对比,强烈的反差让一些人觉得尹希的选择显得格外刺眼。 当然,也有人表示理解,时代不同了,人才的流动在全球范围内本就是常态。尹希早已在美国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和生活,对那片土地产生了归属感。他的选择,是他个人价值观的体现。 当他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看到越来越多顶尖科学家选择回国发展时,不知是否会回想起当初的决定。或许有一天,他会兑现曾经许下的承诺,回到祖国,在自己的乡土上创造新的成就。 但这在当下不是最重要的,尹希的故事,像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抛给了我们这个时代:在一个全球化的人才竞争格局中,我们该如何看待个人的自由选择与国家培养之间的关系?这背后,是一个天才的个人抉择,更是整个时代在我们心中投下的回响。
为什么说中国的公知需要一次肃清?说个扎心的,北大教授焦国标在2015年曾扬言说愿
【127评论】【6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