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浙江杭州,女子花5000元买的电动车,放车库一个月没骑,再用车时竟

小怪兽说热点 2025-09-06 14:18:24

2025年8月浙江杭州,女子花5000元买的电动车,放车库一个月没骑,再用车时竟无法启动,她把车拉到门店,店员说:电池“饿死了”,需要换电池,要650块钱,不保修。 女子不干,明明没过保修期,为啥不给换电池?要求门店给免费更换电池,没想到,老板说:车有GPS信号耗电,电池饿死,厂家不保修的。女子该咋办? 浙江杭州消费者协会的接待室里,陆女士将一份电动车电池检测报告推到工作人员面前,报告上“电池本体无质量缺陷,存在异常功耗现象”的结论格外醒目。 她指着这句话,语气坚定:“门店说是我使用不当导致电池‘饿死’,可检测结果明明显示有异常耗电,这怎么能算我的责任?” 这场围绕5000元小牛电动车的维权纠纷,从一个月前车库里那声“拧不动的把手”开始,如今因这份检测报告,终于撕开了“GPS耗电不保修”背后的责任迷雾。 时间拉回检测报告出具前3天,陆女士的电动车还停在门店的维修区。彼时,她刚经历了一场无果的交涉。 店员坚持“电池因长期停放亏电,属于用户责任,换电池需650元且不保修”; 老板更是拿出行车记录仪里的GPS信号记录:“你看,这一个月GPS天天在耗电,电池耗空是必然的,厂家有规定,这种情况不保修。” 陆女士看着屏幕上跳动的信号轨迹,心里满是疑惑:“买的时候没人说GPS耗电这么快啊!要是知道,我肯定会定期回来充电。” 而这一切的起点,是一个月前那场临时的长途旅行。出发前,陆女士特意给电动车充满电,看着仪表盘显示“满电”,才放心锁进车库。 她记得当时还跟朋友调侃:“电动车就是方便,放多久都不怕,回来就能骑。”可旅行结束后,当她兴奋地来到车库,一拧把手却发现车子毫无反应。 反复尝试几次,仪表盘始终漆黑,只有车身上的小牛标志,还透着新买时的光亮。 起初陆女士以为是充电器故障,换了三个充电器尝试,电池依旧毫无动静。她联系购车门店,对方派拖车将车拉走,隔天就传来“电池饿死,需自费650元更换”的消息。 “我买的是新车!才放一个月就坏了,还不在保修范围内?”陆女士第一时间提出质疑,可门店的回应始终绕着“GPS耗电” “用户未定期充电”两个理由,甚至拿出购车合同里的小字条款:“因用户未遵循保养规范导致的损坏,不予保修。” 不甘心的陆女士,自费找了第三方机构检测电池。 检测人员拆开电池组后发现,电池电芯无鼓包、无漏液,各项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但连接GPS模块的线路存在轻微短路,导致耗电量比正常情况高出3倍。 “这种异常耗电不是用户能控制的,要么是GPS模块质量问题,要么是安装时线路没接好,责任不在你。”检测人员的话,让陆女士找到了维权的关键证据。 拿着检测报告,陆女士再次找到门店。这一次,老板不再坚持“用户责任”,却仍辩解“GPS模块不在电池保修范围”。 陆女士当即提出:“电池是因为GPS异常耗电才坏的,根源在你们的配件问题,凭什么让我买单?” 双方争执不下时,消协工作人员介入调解,明确表示:“商家有义务在销售时告知消费者GPS耗电情况及长期停放注意事项,未履行告知义务导致的损失,商家需承担相应责任; 且GPS异常耗电属于产品配件问题,应纳入售后保障范围。” 如今,在消协的协调下,门店已同意免费为陆女士更换电池,并对GPS模块进行检修。 陆女士的经历也给其他消费者提了醒:遇到“使用不当不保修”的说法时,不要轻易妥协,可通过第三方检测固定证据;购买带智能配件(如GPS)的商品时,务必让商家书面告知使用风险与保养规范,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吃亏。 信源:小强热线 发布于2025年9月3日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小怪兽说热点

小怪兽说热点

小怪兽说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