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人奇怪,二战的时候,日本人都没打下中国,怎么会去轰炸美军的珍珠港,难道日

炎左吖吖 2025-09-05 10:44:27

其实很多人奇怪,二战的时候,日本人都没打下中国,怎么会去轰炸美军的珍珠港,难道日本没有一个明白人?答案很讽刺:日本海军大部分人都知道日本打不过美国佬。 1941年12月7日清晨,在夏威夷瓦胡岛珍珠港上空,阴云密布。 日本帝国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在万里之外的旗舰“长门”号战列舰上,收到了那封改变世界历史的暗语电报。 “虎!虎!虎!”奇袭成功的信号。 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太平洋舰队“战列舰大街”已陷入一片火海与爆炸的炼狱。 这场震惊世界的偷袭,将孤立主义的美国彻底拖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渊。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部狂妄地宣称“三个月灭亡中国”。 然而,中国军民出乎意料的顽强抵抗,将这场侵略迅速拖入了持久战的泥沼。 辽阔的中国战场,贪婪地吞噬着日本的兵力、装备和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 日军虽占领了东部沿海主要城市和交通线,却深陷于广袤的农村和山地游击战的汪洋大海之中,无法建立有效统治。 战争机器高速运转,带来的不是胜利的果实,而是日益枯竭的国库和捉襟见肘的物资供应。 这场“中国事变”,早已偏离了速战速决的初衷,演变成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消耗战。 资源,尤其是石油和钢铁,是维系现代战争机器的命脉。 而资源贫瘠的日本本土,恰恰极度缺乏这些战略物资。 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尚能依赖从美国及东南亚地区的进口勉强维持。 然而,随着日军在华暴行日益昭彰,尤其是1937年南京事件后,国际舆论哗然,美国国内对日态度逐渐转向强硬。 1940年,美国开始对日本实施逐步升级的经济制裁,先是限制废钢铁出口,随后冻结日本在美资产。 1941年7月,美国联合英国、荷兰,对日本实行全面石油禁运。 据日本内部评估,石油储备仅能支撑海军舰队高强度作战约一年,甚至更短。 没有石油,庞大的联合舰队将成为漂浮的废铁,陆军机械化部队将寸步难行,整个战争体系将面临崩溃。 资源困境,成为压垮日本帝国扩张野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面对在中国战场深陷泥潭和资源生命线被掐断的双重绝境,日本军国主义高层陷入了歇斯底里的“困兽之斗”。 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为代表的部分海军将领,深知美国的恐怖工业潜力。 山本曾在美国担任武官,亲眼目睹过底特律的汽车流水线和德克萨斯的油田,他警告同僚:“美国的工业产能是日本的十倍,石油产量是日本的百倍。一旦开战,日本最多只能支撑一年半。” 然而,在军部“下克上”风气弥漫、陆军势力膨胀的狂热氛围中,理性的声音被斥为“懦弱”而遭压制。 陆军强硬派和部分海军激进分子主导了决策,他们提出“南进战略”。 放弃北上进攻苏联的念头,转而南下夺取资源丰富的东南亚,特别是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油田和英属马来亚的橡胶、锡矿。 然而,“南进”之路布满荆棘。 东南亚是欧美列强的传统势力范围。 荷属东印度是荷兰殖民地,法属印度 支 那已被日本渗透但名义上仍属法国,而英国则控制着马来亚、新加坡和缅甸。 最关键的是,美国控制着菲律宾群岛,地理位置如同楔子般嵌入日本本土与东南亚资源区之间的海上交通线。 日本海军高层发现一旦启动“南进”,与英美,尤其是与美国的正面冲突将不可避免。 因此,要确保“南进”成功,必须首先拔除或重创美国在太平洋的海上力量核心,驻扎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 一场针对珍珠港的奇袭计划,在山本五十六的力主下,开始酝酿。 日本海军参谋们制定了一个精密而冒险的四步计划,核心在于利用战术奇袭换取短暂的战略窗口期。 珍珠港雷霆一击,趁势席卷南洋,构筑“绝对国防圈”,以战迫和。 这个计划,是日本当时所能构想出的“最优解”。 它体现了日本军部对战术突袭能力的自信,也暴露了对美国战争潜力和国民意志的严重误判。 他们低估了美国在遭受奇耻大辱后所爆发出的愤怒与团结。 珍珠港的硝烟尚未散尽,孤立主义一夜之间烟消云散,美国庞大的工业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开动起来。 正如山本五十六所忧惧的那样,美国的战争潜力被惊醒,爆发的能量远超东京决策者最悲观的预估。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珍珠港袭击本身也未能达成其核心战术目标。 当日美军的三艘航空母舰恰巧不在港内,躲过一劫。 虽然多艘战列舰被击沉或重创,但太平洋舰队的航母力量得以保存,并迅速成为反击的核心。 美国损失的舰船,迅速得到补充甚至超越。 而日本在最初的战术胜利后,很快发现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决心坚定、资源无穷且科技飞速进步的对手。 中途岛海战的惨败,宣告了日本海军攻势的终结和战略主动权的丧失。 随后的跳岛作战,日本精心构筑的“绝对国防圈”土崩瓦解。 所谓的“迫使美国谈判”的幻想,在冲绳的血战和广岛、长崎的蘑菇云中彻底破灭。 主要信源:(和讯新闻——“间谍之王”对日本人不打自招,竟是为掩护中共情报机构!但绝密...)

0 阅读:11288

评论列表

用户16xxx01

用户16xxx01

22
2025-09-08 16:55

日本一直是美国养的狗,早期是为了平衡沙俄及苏联。中国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和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侵华战争都是美国出钱出物资的。如果日本不入侵华北,美国还会一直支持日本,以平衡苏联影响。

用户10xxx21 回复 09-09 07:30
胡扯蛋,甲午前,美国自己都不行,那是英国在支持日本和毛子打。

用户15xxx16

用户15xxx16

16
2025-09-08 20:21

日本士兵效愚忠,准备细,战术强,但岛国格局,就象下围棋只会占一角,想不了三步,无战略脑,明知打不过还总想蛇吞象。

光中晨琴

光中晨琴

13
2025-09-08 14:55

日本人就是奇葩,以前.918前日本认为打不过中国,但他们不是发动了七七侵华事变和918等,所以明知打不过美国人,还是炸了珍珠港,日本人也希望当时在中国发生的奇迹还会发生

用户71xxx29 回复 09-10 01:31
918前? 实际是甲午战争前。具体点是“长崎事件”时。当时日本警察不敢扣押闹事的清军,因为大清刚买回来的大舰巨炮,正在对长崎进行示威性炮击

沃维森•麽拿默帅 回复 09-09 18:47
甲午战争前是感觉打不过的[哭笑不得]但是欠债太多了赌一下

用户10xxx27

用户10xxx27

9
2025-09-08 14:57

小日本是丧心病狂,美国是老谋深算,现在又成了主仆,狼狈为奸。

大楚

大楚

6
2025-09-09 19:53

孤立主义是编人的!美犹操纵了一切!

琁嗲

琁嗲

1
2025-09-09 08:29

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不得不! 事实上,日本军方领袖几乎没有人认为他们能战胜美国,但他们不得不选择开战。 一方面是美国在二战的态度倾向性越来越明显,对日本施行越来越严厉的制裁;另一方面,中国加入租借法案。 1941年5月,中国加入租借法案,当年从美国获得拨款1.45亿美元,另有2600万美元的各类物资(这笔钱和物资大致相当于当时5艘满编的大黄蜂号航母,或者5000辆M4谢尔曼)。 这意味着日军在中国的侵略将受到重大挫折,日军在中国巨大的装备优势将被快速削弱,甚至可能处于劣势。 所以,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 我们国内普遍没有把租借法案和偷袭珍珠港联系起来,在我看来这完全是不可思议的事,或者是刻意为之而已。

陈瑜 回复 09-10 00:50
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德国势如破竹,摁着苏联在莫斯科打,当时日本被美国封锁。小日子认为偷袭珍珠港打破美国封锁可以改变中国战场环境,而且都认为德国会胜利,美国无暇顾及。没想到苏联硬生生用人命填,给德国干退了。

纵横三万里 回复 09-09 20:57
四一年,已是进入中日相持阶段了。美国看到了整个二战曙光,所以才推租借法案软刀子。后面就直接下场了。

懒猫

懒猫

1
2025-09-09 08:33

呀呀,我们中国也有油田的,大庆油田小日本怎么不探测开发呢?[并不简单]

张代民 回复 09-09 19:07
开采了1100米,眼见得接近油层的时候,架不住抗联小分队不断地袭扰,有一次竟然把探油的总工伤的不轻,日本大庆探油动作就此戛然而止。人们说这是天佑中华,而我要说感谢我们的抗联前辈吧!

伊春通哥

伊春通哥

1
2025-09-08 20:15

珍珠岛是美国跟日本设计一个圈套,美国其实早就想参战,只是没有理由

猩猩哥。 回复 09-09 23:48
罗斯福,航母全部出去训练,其他老旧战列舰随便炸[静静吃瓜] 我需要美国人民的怒气值!!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