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放着几十万的正规军不用,却大量使用雇佣兵?其实俄罗斯不是放着几十万正规军不用,而是俄乌这仗打久了,早就成了烧钱又耗人的大坑,用雇佣兵是更实在的选择。 打仗不是过家家,衣食住行、装备损耗、士兵抚恤,哪样不要钱?俄罗斯正规军打一天仗,成本高得吓人,以坦克为例,俄乌战场上被击毁的俄军坦克超7000辆,光是翻新和补充这些装备,就得砸进去海量资金。 更别提培训一个合格坦克车组,每年要打100-200发炮弹,消耗大量坦克摩托小时,这些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相比之下,雇佣兵就“实惠”多了,瓦格纳集团按任务计价,打完就走,省去了后续的抚恤、家属安置等麻烦,比如,瓦格纳的“囚犯兵”月薪约20万卢布,比正规军高,但远低于培养一个坦克手的成本。 更关键的是,雇佣兵阵亡不用像正规军那样搞大规模追悼会,舆论压力小,政府能省不少心。 俄罗斯心里清楚,乌克兰不是终极目标,背后的北约才是大麻烦,万一北约亲自下场,俄罗斯得留一手。 因此,正规军被“保护”起来,轻易不上前线,而是躲在后方训练新兵、翻新装备,比如,俄国防部2025年还在培训5000名T-90M坦克操作员,这些“种子选手”得留着防大仗。 而雇佣兵呢?他们就是“消耗品”,瓦格纳集团在巴赫穆特打了半年,伤亡惨重,但俄罗斯不心疼,反正是“临时工”,死了再招就是,这种“用空间换时间”的策略,让俄罗斯在持久战中不至于过早耗尽主力。 别看俄罗斯正规军规模大,但战术确实有点“老古董”,比如,俄军坦克习惯“强突硬闯”,结果被乌军反坦克导弹打得满地残骸。 而瓦格纳集团则玩起了“步兵小分队战术”:3-5人一组,带着无人机和智能手机,徒步渗透乌军防线,发现目标后立刻呼叫后方炮兵轰击,这种“低科技、高效率”的打法,反而更适应信息化战场。 更重要的是,雇佣兵没有“为谁而战”的思想包袱,瓦格纳的老板普里戈津曾说“我们是在与祖国签约,”这种“爱国情怀”虽然有点虚,但至少能让士兵肯拼命,而俄罗斯正规军里,不少士兵只是“为薪水而战”,士气自然不如雇佣兵高。 俄罗斯用雇佣兵,本质上是场“经济账”,在战争烧钱如流水的情况下,用“临时工”确实能省下一大笔开支,还能保留主力防北约。 但这种做法也有隐患:雇佣兵本质是“拿钱干活”的生意人,一旦利益分配不均,就可能闹兵变,更关键的是,长期依赖雇佣兵,会让正规军失去实战经验,万一北约真下场,俄罗斯可能连“家底”都保不住。 说到底,战争拼的还是综合国力,俄罗斯现在用雇佣兵“省钱”,是权宜之计,但绝不是长久之策,要想真正赢下这场持久战,还得靠正规军提升战斗力,靠国内经济撑住消耗,毕竟,“临时工”能救急,但打不了天下。
为什么俄罗斯放着几十万的正规军不用,却大量使用雇佣兵?其实俄罗斯不是放着几十万正
掘密探索
2025-09-04 12:43:49
1
阅读:1786
一勺思想
越打越有钱的变种
正在加载
小编写的新闻说俄乌冲突,俄罗斯每年才打100-200发炮弹[捂脸哭]
正在加载
小编说俄罗斯每才打100-200发炮弹[捂脸哭]
用户18xxx36
小编你说反了吧[滑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