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一男子从田里回来,嫂子就递上来一碗鹿血枸杞汤,说是喝了大补。夜里,男子觉得有些热,便起身出门吹风,却发现嫂子房间亮着灯,一过去竟看到嫂子正凶狠狠地咬着其中一头猪的耳朵。 故事始于北方一个寻常村落。 王二与兄长王大自幼父母双亡,兄弟二人相依为命,靠着祖传的一亩薄田艰难度日。 兄弟俩皆因家贫,三十来岁仍未娶亲。 某日黄昏,王大在归家途中,路边发现一名与家人走散的年轻女子。 女子自称小红,王大心生怜悯,将她带回家中安置。 小红表现得十分贤惠,第二天便早起为兄弟二人准备餐食,并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 她声称寻亲无望,恳请暂留。 日久天长,王大与小红互生情愫,结为夫妻。 自小红过门,王家简直走了狗屎运。 王大外出帮工活计不断,家计日渐宽裕。 小红对王大体贴入微,对偶尔归家探望的弟弟王二也照顾有加。 然而,平静水面之下暗流涌动。 王大有时会在深夜恍惚间,瞥见妻子行为异常。 但次日追问,小红总能以梦境搪塞过去,王大便也未深究。 一日,王二忙完外活,返家小住。 兄长王大恰好外出劳作,仅小红一人在家。 见王二归来,嫂子李氏格外热情,立刻端出一碗早已备好的鹿血枸杞汤,催促他趁热饮用,称此汤最是滋补身体。 王二奔波一日,正觉饥渴,感念嫂子心意,未作多想便将汤一饮而尽。 汤水下肚不久,王二便觉头脑昏沉,周身莫名发起热来,只得强打精神回房歇息。 他倒头便睡,直至深夜方醒。 醒来后,那股无名燥热不仅未退,反愈演愈烈,使得他口干舌燥,辗转难眠。 王二起身,准备去院中喝点井水降温。 时值夜半,万籁俱寂。 他行至院中,却意外发现嫂子李氏的房间竟仍透出灯光,窗纸上映出一个晃动的人影。 王二心中生疑,暗想嫂子为何深夜未眠? 他蹑手蹑脚行至窗下,戳开一个小洞向内窥探。 所见景象令他毛骨悚然。 平日温婉贤淑的嫂子李氏,此刻正披头散发,双目在昏暗油灯下闪烁着异样光芒,她死死摁住一头被捆绑的活猪,正啃咬着那猪的耳朵,与白日判若两人。 王二惊骇万分,险些叫出声来。 他强压恐惧,跑回自己房中,一夜未曾合眼。 第二天清晨,李氏依旧如常准备早饭,言行举止毫无异状,仿佛昨夜一切仅是噩梦。 王二心中恐惧更甚,不敢多言,草草用过早饭便匆匆离家。 王二并未走远,而是径直前往村外山中一座僻静道观,寻一位颇有声望的老道士,将昨夜所见所闻和盘托出。 道士听罢,言道此等行径绝非常人,恐非妖即怪,那碗鹿血枸杞汤怕也是惑人心智之物。 道士叮嘱王二,若想验明正身,需设法使其放松警惕,再诱其饮下烈酒,或可使其现出原形。 王二牢记道士之言,返家途中特地去酒肆买来一坛陈年烈酒。 晚饭时分,王二取出烈酒,李氏初时推拒,但见王二态度坚决,为免生疑,只得勉强饮下数杯。 酒力发作之下,李氏很快面泛红潮。 王二见时机已到,依道士所言,试图将她搀扶至院外。 不料行至院门,李氏仿佛骤然惊醒,力大无穷,死死抗拒,不肯再挪动半步。 正当此时,那老道士如约而至,突然闪出,口中念念有词。 一道无形之力瞬间笼罩住李氏,使她动弹不得。 道士命王二紧紧按住嫂子,随即施展法术。 只见一道刺眼白芒闪过,李氏竟在原地化作一只狐狸! 恰在此时,王大劳作归来,推门见此情景,惊得目瞪口呆。 王二急忙将前后缘由告知兄长。 王大闻言,恍然忆起自己夜间也曾数次瞥见妻子行为诡异。 如今真相大白,原来同床共枕的妻子竟是一只狐妖所化。 那白狐被法术制住,竟口吐人言,泪眼婆娑地向兄弟二人道出原委。 它言道,自己确是山中修炼的一只白狐,因仰慕人间温情,故而化为人形,取名小红。 那日路遇王大,确属偶然,但日后相处,王大忠厚善良,待它极好,令它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它是真心实意想与王大做一世夫妻。 然妖性难除,每逢夜深,本性便会难以压制。 为克制妖性,免伤家人,它只得深夜偷食生猪耳等生肉,暂解妖性,那鹿血汤亦是用于安抚自身躁动元气,误饮方致王二燥热难眠。 它一再泣诉,从未想过伤害王大兄弟。 王大听罢,回想往日夫妻恩情,又见白狐言辞恳切,心中顿生不忍。 他深信妻子虽为异类,却情意真挚,于是跪地向道士苦苦哀求,能网开一面。 王二见兄长如此,又思及嫂子平日对自己确实照料有加,也一同为其求情。 道士观此情形,终叹道:“人妖殊途,念你修行不易,且确无恶行,今日便饶你一命。” 言罢,道士自怀中取出一枚丹药,令白狐服下。 白狐感激涕零,立刻依言发誓,随后服下丹药。 丹药入腹,白狐重新化为人形小红。 夫妻二人劫后重逢,相拥而泣。 待他们想起要拜谢道士之时,却发现那道士早已悄无声息地离去。 自此,小红彻底摆脱了对生食的依赖,王家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经过此番波折,王大与小红感情愈加深厚,王二亦放下心结,一家三口和睦度日。 主要信源:(《聊斋》)
江苏,女子将备用钥匙藏在门口的几十双鞋里,结果被同楼一名男子找到后开门进入。女子
【3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