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中统的徐恩曾被撤职后,无事可干的他改经商卖黄豆,囤了30万斤黄豆后,黄豆价格却大跌,妻子提议:“何不把黄豆磨成豆腐卖?”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1年,徐恩曾当上了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从搞特务工作转成了行政官员,算是走上了他个人官途的最高点。 这个人本来是中统的一把手,管了十五年的特务系统,没想到四年之后,蒋介石一纸手令撤了他所有职务,还写上“永不录用”四个字。 他跟戴笠争了那么多年,到底还是输了。 徐恩曾是浙江吴兴人,家里是大地主,在当地挺有名望。 他有个显赫的亲戚圈,比如CC系的陈果夫、陈立夫就是他表兄弟,还有当时财经界的徐新六和后来做浙江省主席的徐青甫,也都是自家人。 有这样的背景,他早年就走上了从政的路。 1927年“四一二”之后,他加入了陈果夫他们组织的中央俱乐部,之后被提拔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总务科科长。 才过两年,他就被陈立夫派到南京,当上党务调查科主任,还兼管上海无线电管理局,这个调查科就是后来“中统”的前身。 他一个机电工程出身的人,居然在情报界混得风生水起。 中原大战那会儿,他搞到不少东北军的情报,老蒋对他很满意。 1931年4月发生了一件大事。 我党高级干部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 那天晚上,武汉方面连发六封密报到南京,正好被徐恩曾的机要秘书钱壮飞收到。 钱壮飞其实是中共潜伏的特工,他马上把消息传回中央。 周恩来等人连夜撤离。 虽然核心人物躲过一劫,但各地地下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不少人被抓。 老蒋因此更看重徐恩曾。 戴笠的军统那时候也越做越大,两个人就开始争权争宠。 徐恩曾想用“肃反委员会”去插手军统的事,但没成功。 后来顾顺章被戴笠借去培训特务,徐恩曾气得不行,两人一直明争暗斗。 1935年特务系统改组,分成三块,徐恩曾、戴笠和丁默邨各管一摊,但徐靠着二陈的支持,还是略占上风。 抗战开始之后,老蒋把特务机关正式分成中统和军统,徐恩曾和戴笠都做副局长,但实权还在他们手里。 中统主要负责党内监控和打压异己,军统则主外,搞情报和暗杀。 徐恩曾有家族和CC系撑腰,一直比戴笠吃得开,戴笠就总想找机会扳倒他。 中统内部也不太平,名义上的局长朱家骅不甘心做空头长官,就往里面安插自己人,徐恩曾就拼命排挤这帮人,内斗不断。 有一次徐恩曾想从上海运200万假钞到后方发财,被朱家骅的亲信郭紫峻知道了,郭就故意把消息漏给军统。 戴笠马上派人截了这批假钞,上报老蒋。 老蒋大怒,要办徐恩曾,最后还是二陈出面才保下他,但从那以后,老蒋对徐恩曾就有了看法。 徐恩曾当上交通部次长之后,对特务工作就不怎么上心了,整天想着怎么再往上爬,最好能做到经济部部长。 他不停写经济计划想讨好老蒋,可老蒋只关心情报,几次提醒他“别不务正业”,徐恩曾却听不进去。 这时候,中统的工作已经明显不如军统了。 戴笠又趁机告了他一状,说徐恩曾的第二任老婆借他的名义用火车走私,发国难财。 老蒋这次火气更大,连二陈都不再保他。 1944年,国民党中央党部里突然出现反蒋标语,查来查去也没结果,老蒋当面骂徐恩曾无能。 一年后,徐恩曾被一撤到底,永不录用。 下台之后,徐恩曾只好想法子谋生。 他之前攒了不少钱,就想做点生意。 他觉得卖粮食稳妥,就看中了黄豆市场,把大半积蓄投进去,囤了三十万斤黄豆。 没想到行情突变,黄豆价格大跌,本钱都快赔光了。 徐恩曾急得团团转,整天在家发愁。 他第三任妻子费侠看他这样,就出了个主意:“黄豆不好卖,不如磨了做豆腐卖吧,还能少亏点。” 徐恩曾想想也没别的办法,只好真的开起了豆腐坊。 他毕竟做过大官,拉不下脸面站街头,就雇了几个人帮忙磨豆子、做豆腐,自己管账和打点关系。 虽然赚不了什么大钱,但总算还能维持生活。 1949年他跟着国民党去了台湾,豆腐生意没再做下去,他又转行做点小贸易,靠着以前的人脉,日子过得也还不差。 费侠后来还在“立法院”做立法委员,一家生活不算奢华,但也不愁吃穿。 徐恩曾晚年过得挺平淡,1985年在台湾去世,活了八十九岁。 有人说他最后几年有点糊涂了,常自言自语,家人怕他乱说话惹麻烦,还特地请人看着他。 对此您怎么看呢? 主要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徐恩曾因军统“揭发”而下台;中国侨网——徐恩曾失宠内幕)
1975年,蒋刚咽气,比蒋经国只大12岁的宋美龄就想独揽大权,没想到,一向憨厚的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