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0亿芯片订单一夜取消,欧美光刻巨头当场傻眼,全线停工、仓库积灰,现在轮到他

冥王星的主人 2025-09-01 23:02:04

2550亿芯片订单一夜取消,欧美光刻巨头当场傻眼,全线停工、仓库积灰,现在轮到他们头疼了:这堆芯片,到底还能卖给谁?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当2022年的芯片出口限制政策正式落地时,很多人都以为,这会是一场彻底封锁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终结之举”,美国政府信心满满,认为只要把最关键的技术、设备和软件牢牢握在手里,中国即使有再大的市场,也无法突破核心壁垒,但现实的走向,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在这场博弈中,最先感受到震荡的,竟然是那些手握技术话语权的欧美巨头,2024年,美国几家芯片公司的总市值在不到一年之内蒸发了超过1.4万亿美元,ASML的股价则遭遇了26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单日下跌,仓库里堆满了因订单取消而无法出货的高端设备,日本的尼康也未能幸免,光学业务市值在短短一天内就蒸发了千亿日元。 这些企业曾经靠着垄断地位,掌控着全球高端设备的供应权,他们卖的不只是产品,更是一整套规则,比如ASML的EUV光刻设备,一台售价高达1.5亿美元,客户买了之后还必须长期支付高昂的维护费用,甚至连配套材料和使用方式都要被绑定,这样的商业模式在过去十几年里赚得盆满钵满,但也让他们逐渐失去了面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 当中国企业开始寻找替代方案时,欧美厂商大多抱着一种轻蔑的态度,他们认为中国即使投入再多资源,也难以逾越EUV这道技术高墙,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简单,与其在别人画好的赛道上苦苦追赶,不如自己另起炉灶,正是这种思路,让中国企业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破局路径。 政策层面,中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二期投入了3440亿元,地方政府也给出了高达50%的研发补贴,这种力度的支持,为企业构建了足够宽广的试错空间,杭州一家名为璞璘科技的公司,在这样的环境下完成了国产纳米压印光刻机的交付,这种设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跟跑者”,而是一种绕开EUV路线、精准对接本地产业链的新型技术路径。 PL-SR纳米压印设备最大的优势并不只是价格低,更在于它打破了过去设备、材料、工艺相互割裂的状态,以往买设备要配合特定的光刻胶、特定的模板、特定的流程,客户处处受限,而PL-SR从设计之初就考虑了产业链的适配性,江苏晶瑞电材提供的光刻胶可以无缝替代日本材料,浙江舜宇光学定制的模板精度甚至超过德国蔡司,这种“组合拳”让整个晶圆加工成本下降了近三成。 不仅是设备层面发生了变化,芯片设计和制造端也在悄然发生质变,华为的麒麟芯片在2023年重新回归市场,标志着其在制程工艺上的重大突破,中芯国际的订单中,来自国内客户的比例已经超过80%,比亚迪、奇瑞等汽车企业开始大规模采购国产设备,不再对欧美的供应链产生依赖。 这些变化并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而是全产业链协同的结果,在高端服务器市场,法国和德国已经开始采购华为的AI芯片;在中东,沙特一次性订购了五万片国产AI芯片,用于其国家级算力项目,这种趋势说明,中国芯片不仅在本土市场站稳了脚跟,还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信任。 与这些成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美企业的焦虑与不安,当中国突然取消了价值2550亿元的进口订单时,许多欧美厂商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他们手中的库存正以每月200万美元的速度消耗维护费,却迟迟找不到下一个买家,即便是降价,也难以打动已经有了更优选项的客户。 更让他们头疼的是,中国不仅自己不用他们的设备,还开始把国产设备推广到其他国家,泰国的一家芯片代工厂在2025年9月签下了10台PL-SR的采购协议,他们算了一笔账:相比使用ASML设备,用国产设备的成本可以降低22%,交货周期更短,售后服务更灵活,这意味着,曾经牢牢掌控市场的欧美厂商,正逐渐失去“全球唯一”的地位。 实际上,这场由出口管制引发的产业重构,已经超出了技术层面的竞争范畴,它本质上是一次关于“产业链主权”的深度觉醒,过去中国企业在供应链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关键技术和设备高度依赖外部,现在却能够在关键领域实现自给自足、甚至反向输出。 这种变化也引发了全球其他国家的警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新评估对美国供应链的依赖程度,寻求更加多元化的合作路径,技术封锁的“寒流”,不再只是针对中国的单方面打击,而是让整条供应链都感受到了风险,各国政府和企业开始意识到,真正的安全,不是依赖一个技术强国,而是拥有自己的选择权。 信息来源:凤凰网——中国取消2550亿订单,光刻机已经“停工”,美巨头芯片还能卖给谁

0 阅读:139
冥王星的主人

冥王星的主人

你喜欢的,就是我想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