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九三看更多九三阅兵解读
空射战略弹道导弹
空射弹道导弹是由飞机携载至空中释放并点火的弹道武器,当前最广为人知的是俄罗斯的 “匕首”导弹和我国已经官宣的鹰击-21导弹,相比陆基、海基发射方式,空射方案在初速/高度、射程延伸、机动生存性和突防能力上具有明显优势。
空射弹道导弹有三个明显优势:一是借飞机的高度和速度,能让导弹射程更远、打得更狠;二是发射位置灵活,飞机到处飞,敌人根本猜不到会从哪里挨打;三是生存能力强,发射完就跑,比固定发射井安全多了。几大优势使其成为低成本与高威慑力并存的“性价比”选择,但它也有极高的技术难度,法国积极发展空基核力量,无论是正在服役的ASMP,还是正在开发的ASN4G导弹,都是空射巡航导弹,弹头小射程也近,搭载该弹的阵风战斗机事实上要承担极大的风险。
我国的轰-6N早在数年前就已服役并公开,但更多侧重在宣传其空中加油能力,但在公开画面中,大家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结构变化:后机身的炸弹舱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机腹的凹槽,这一设计使其可以挂载一枚巨大的空射弹道导弹(也可以选择无侦-8无人侦察机)。海外分析人士认为这款两级助推固体燃料导弹的射程会轻易超过3000km(蓄意低估还是认知不足?不好说),可以直接威胁到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的美军基地。
很快,轰-6N腹部挂载大型的导弹的照片也在网络上流传,可以看到该型导弹在体积上比鹰击-21要大得多,完全不是机翼导弹挂架可以承受的,因此采用机腹挂载确有必要。
虽然对于飞机挂载而言,这型导弹相当巨大,但和东风/巨浪们相比就小得多了,这意味着其制造和日常维护成本都会更低,借助轰-6N与其空中加油能力,把导弹带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发射,同样可以发挥相当的战略威慑能力,空射还能压缩红外卫星的预警时间。而根据我国当前高超音速导弹的技术积累,毫无疑问该型导弹也将采用相关技术,其中段和末端拦截都是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
虽然轰-6已经是非常老旧的型号,其原始设计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但作为一款中型轰炸机平台还是合格的,通过不断的现代化改进和新武器赋能,六爷正在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