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63军副军长余洪信,因奸污妇女,被连降三级,他气不过,竟在深夜持枪对他老婆开枪,又在军部大院杀人,最后的结局是罪有应得! 1972 年 5 月 18 日凌晨,山西榆次军部大院突然响起密集枪声。 时任 63 军副军长的余洪信,手里攥着两支 54 式手枪,站在黑暗中。 他没多犹豫,直接扣动扳机。 子弹穿透政委曹步墀家的窗户,击中屋里的邢玉荣。 那时,邢玉荣正坐在灯下缝补,完全没料到危险会突然降临。 这位政委夫人,连发出一声尖叫的机会都没有,就倒在血泊中,再也没醒。 这声枪响,不光夺走了一个无辜女人的性命,更揭开了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高级干部中最骇人听闻的堕落惨案。 早年的余洪信是实打实的战斗英雄:1947 年石家庄战役,他带侦察班凭双枪击退三个连追兵;1953 年金城战役,率尖刀营夜袭白虎团,缴获的团旗至今陈列在军事博物馆。 这个曾让美军闻风丧胆的 “双枪英雄”,却在 1970 年调任巴彦淖尔盟前指总指挥后,一步步变成作恶多端的恶人。 那年,他被调到巴彦淖尔盟任前指总指挥。 从这时起,他一步步从保家卫国的战士,变成作恶多端的恶人。 当地百货公司的经理,至今记得余洪信当年的霸道行为。 有一次,余洪信看中一块上海牌手表,没跟柜员商量,直接从人家手上抢了过去。 当时有人私下说:“只要是余副军长看上的东西,谁敢说不?” 更让人愤怒的是,他借着军管名义,把 33 名妇女强行关进所谓的 “学习班”。 其实,这个 “学习班” 是幌子,那些妇女都是被他用来满足私欲的受害者。 1972 年春天,63 军接到命令从巴盟撤离。 百姓们终于敢说出憋了两年的委屈,写的一封封举报信纷纷寄往中南海。 周总理看到这些举报信,十分气愤,在信上批了 “严查不贷” 四个字。 就是这四个字,成了压垮余洪信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的好日子彻底结束。 处分决定送到余洪信手上那天,他在办公室发火,把茶杯狠狠摔在地上,碎瓷片溅得到处都是。 北京军区给出的处理结果是 “连降五级”,这比他预想的 “留党察看” 严厉得多。 余洪信早年在战场上受伤,头部还留着弹片没取出,平时经常头痛。 可就算是这样一个平时看着强硬的人,此刻却像受了委屈的孩子,蜷缩在沙发里,满脸绝望。 他心里清楚,从副军长降到正团职,不只是职位变低,更是彻底失去了曾经的权力和地位。 5 月 17 日深夜,余洪信在军部招待所走廊,碰巧遇到政治部主任李立。 李立随口跟他说:“张政委明天要来。” 就这简单的一句话,让余洪信像瞬间掉进冰窟窿,浑身发冷。 他太了解这位张政委 —— 张政委是军区副政委,向来以铁面无私出名,这次来,就是为了处理他的事。 当天晚上,余洪信趁着没人注意,偷偷溜进军械库,拿走两支 54 式手枪,枪的编号分别是 0031 和 0032。 第二天凌晨 2 点,余洪信回了家,可这次回家,成了所有悲剧的开端。 妻子赵桂兰看到他腰上别着枪,一下子明白过来,突然冷笑。 赵桂兰看着他,语气满是嘲讽:“你现在知道害怕了?之前被你糟蹋的那些姑娘,她们受的委屈该找谁哭?” 听到这话,余洪信的右手猛地抽搐,情绪彻底失控。 他直接把枪口对准妻子的太阳穴,就在这关键时候,15 岁的女儿小燕从被窝里猛地窜出来。 小燕用身体挡在妈妈前面,子弹打在了小燕身上。 这一枪,不光打碎了家里的窗棂,更彻底打碎了余洪信最后一点人性。 接下来的 20 分钟,余洪信装作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在军部大院里漫无目的地游荡。 他走到军长阎同茂家门前,看到房门关得紧,没机会下手,就把目标转向政委曹步墀家。 当时,邢玉荣还在灯下缝补衣物,她的身影透过窗户能看清。 余洪信没有犹豫,直接扣动扳机。 他一共打了 9 发子弹,其中 3 发击中邢玉荣的要害,邢玉荣当场死亡。 副政委杨兆魁听到外面的枪声,赶紧出门查看。 余洪信的枪口已经对准杨兆魁的眉心,幸好子弹擦着杨兆魁的脸飞过去,杨兆魁侥幸保住性命。 天快亮时,有人在榆次的麦田里发现了余洪信的尸体。 法医检查后,从他太阳穴取出两枚弹头,经过比对,这两枚弹头和现场遗留的两支手枪发射的子弹完全吻合,确定他是自杀。 更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是,余洪信临死前,把沾血的军功章整齐地摆放在胸口。 这些军功章,见证了余洪信在上甘岭战役、白虎团战役、金城战役里的英勇表现,是他曾经荣耀的象征。 可现在,这些勋章成了最讽刺的陪葬品,陪着他埋进土里。 余洪信这个案子,暴露了当时对高级干部特权监督的漏洞,也给军队建设敲了警钟。 正因为这个案子,中央军委在 1973 年专门颁布《军队干部纪律条例》。 条例里明确规定:“高级干部犯性犯罪,一律公开审判。” 就是想用严格的制度,杜绝类似事情再发生。
1950年11月,36军军长刘万春接到通知到北京参加会议,可是刚下车,就看到几名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