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说了一句话,就让日本网民破大防!中俄联手清算二战旧账。 最近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一番话,在地缘政治的棋盘上激起了轩然大波,这事儿压根不是什么简单的回顾历史,而是一场把二战记忆当成战略筹码的激烈博弈。 普京选择的出手时机和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外交操作,就在他动身访问中国之前,特意通过中国的官方媒体新华社发声,这个动作本身的信号就拉满了,他明确表示,俄罗斯要和中国站在一起,联手抵制任何篡改二战历史的企图,而且话锋一转,直接把日本的名字给点了出来。 这一下等于是在全世界面前,中俄联手划下了一条红线,这不只是两国在历史观上合拍,更是现实利益的深度捆绑,形成了一个针对性极强的“叙事同盟”,这么做的目的很直接,就是要压缩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闪躲空间,给它戴上一个紧箍咒。 消息传到日本,社交网络瞬间就炸了锅,在X平台和雅虎日文版上,日本网民的情绪可以说是集体“破防”,那种被冒犯和愤怒的感觉扑面而来,你看他们的评论,很少有人去反思当年的侵略行为,反而立刻调转枪口,开始清算旧账。 他们骂俄罗斯是“强盗”,翻出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被占的老黄历;他们指责苏联当年“背信弃义”,撕毁条约搞“背刺”。这种话术的核心,就是试图通过强调自己后来遭受的损失,来淡化甚至洗白自己作为战争发起国的身份,巧妙地从“加害者”摇身一变成了“受害者”。 一些极端的声音开始怀念所谓的“大日本帝国荣光”,这种言论虽不是主流,却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一种深层的不甘和身份焦虑,说白了对相当一部分日本人来说,战败的这页历史还没能真正翻过去,对军国主义的清算也远未完成,普京的话精准地踩中了他们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这场争论的根子,其实在于日本社会对战争结局存在着一种“选择性记忆”,在他们的主流叙事里,战争的终结往往与原子弹紧密相连,而另一段同样关键的历史却被刻意模糊了,那就是1945年8月,苏联红军在中国东北发起的雷霆一击。 当时苏联投入了超过一百五十万的庞大兵力,面对的是号称精锐的日本关东军,结果关东军在极短时间内就被彻底击溃,超过六十万日军缴械投降,日军当时甚至用上了“人体炸弹”这种极端战术去对抗苏军坦克,但这在压倒性的军事实力面前,除了映衬出其最终的溃败,别无他用。 这段冷酷的军事现实,是日本无条件投降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戳破了日本“仅仅败给美国”的潜在神话,现在中俄重新把这段历史摆上台面,就是要用这个不容辩驳的事实,去对抗日本那套“受害者”叙事,从根基上动摇其历史论述的合法性。 所以你看,普京的这番言论掀起的涟漪,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它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在21世纪,历史记忆非但没有褪色,反而成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大国博弈场,从战略性的调用,到应激性的反应,再到选择性的重构,历史真的从未远去。
普京说了一句话,就让日本网民破大防!中俄联手清算二战旧账。 最近俄罗斯总统
云云聊聊娱
2025-09-01 13:30: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