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甭说,莫迪在天津上合峰会期间好歹也是个角儿。 2025年8月31日傍

流水梦寒月影 2025-09-01 10:43:47

还甭说,莫迪在天津上合峰会期间好歹也是个角儿。 2025 年 8 月 31 日傍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晚宴开始前,宴会厅里已是人声鼎沸,各国政要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谈,而印度总理莫迪的身影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他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传统服饰,脸上挂着标志性的微笑,从这个交谈圈走到那个讨论组,举手投足间透着熟稔。这场面要是拍下来,随便拼接一下,凑成九宫格照片毫无压力,每个格子里都是他和不同国家领导人互动的画面。 要知道,这可不是莫迪第一次参加上合峰会,但这次意义大不一样。自从 2020 年中印边境冲突后,他已经好几年没踏足中国土地了,更别说出席这种需要和中国高层面对面交流的多边会议。 这次打破惯例来到天津,本身就释放出不小的信号。而且今年的峰会规模创下了纪录,20 多位外国领导人和 10 位国际组织负责人齐聚海河之滨,这么多重要人物凑到一块儿,光是打招呼握手就得花不少功夫,莫迪却游刃有余地穿梭其中,仿佛这里就是他的主场。 上合组织从 2001 年成立到现在,已经发展成拥有 10 个成员国、2 个观察员国和 14 个对话伙伴的大家庭,能在这么多国家之间找到共同话题可不是件容易事。 说起来,莫迪这次这么积极,和美国那边的压力脱不了干系。特朗普政府今年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了两轮关税,理由是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这让印度的外贸处境一下子变得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上合组织这个平台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这里既有俄罗斯这样的传统伙伴,又有中亚国家的能源资源,还有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正好能帮印度分担不少外部压力。所以莫迪这次来,明显带着务实的目的,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在组织里唱反调。 晚宴前的这一个多小时里,莫迪没闲着。这些看似随意的交谈,其实都藏着印度的战略考量。毕竟上合组织覆盖了全球 24% 的面积和 42% 的人口,在能源、贸易、安全等领域的合作空间大得很,稍微推动一下就能给印度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有意思的是,莫迪的这种活跃表现,和他过去在上合组织里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以前印度总被看作是 “搅局者”,要么反对中国提出的合作倡议,要么因为和巴基斯坦的矛盾在会议上摆脸色。 但这次不一样,他不仅全程参与所有议程,还在讨论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时主动提出建议,甚至对设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的提议也没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决,只是强调要保证 “公平治理”。这种转变背后,是印度外交策略的调整 —— 在大国博弈中找平衡,不再把宝只押在一边。 峰会期间讨论的议题很多,从安全合作到多边贸易,从数字经济到金融工具,每一项都关系到成员国的切身利益。莫迪在这些议题上的表态很有讲究,既不轻易附和别人,也不刻意唱反调。 比如在谈到多边贸易体制时,他批评单边关税措施,这明显是在影射美国对印度加征关税的做法;但在讨论区域合作项目时,又强调要尊重各国主权,这显然是在回应中国的 “一带一路” 倡议。这种左右逢源的表态方式,让印度既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站在同一阵线,又不至于得罪主要大国。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莫迪这次的积极参与,说到底还是为了 “印度优先” 的战略。无论是应对美国的关税压力,还是拓展能源供应渠道,或是在全球南方国家中扩大影响力,上合组织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平台。他这一系列外交动作,既展现了印度的大国雄心,又巧妙地避开了直接对抗的风险,把多边合作变成了实现国家利益的工具。 峰会结束后,不少媒体都报道了莫迪在天津的活跃表现,有人说他 “成功重塑了印度在上合组织的形象”,也有人认为这只是 “权宜之计”。但不管怎么说,这次天津之行让莫迪在国际舞台上赚足了存在感。 从晚宴前那场热闹的社交互动,到峰会期间的各种表态发言,他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印度在多边外交中的分量。这种既能坚守立场又懂得灵活变通的外交手腕,或许就是莫迪能在复杂国际形势中始终占据一席之地的原因。

0 阅读:927

猜你喜欢

流水梦寒月影

流水梦寒月影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