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 3600 亿美元的 “大蛋糕”,韩国,说不要就不要了!就在昨天,总统李在明,在美国,正式宣布,韩国将彻底放弃 “经济靠中国” 的路线,全面倒向美国。这已经不是简单的 “选边站队”,这是一份 “投名状”,是韩国,代表整个西方阵营,向我们发出的“脱钩”宣言!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要说最近国际局势里最让人意外的一幕,那就是韩国总统李在明在美国直接宣布——韩国不再走“经济靠中国”的路,转身全面倒向美国。这一下,真相当于在全世界面前递上了一份“投名状”。 要知道,中韩之间的经贸关系可不是一天两天了,2024年双方贸易额才刚创下3280.8亿美元的新高,中国已经连续21年稳坐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换句话说,韩国每年能靠中国市场吃下去的大蛋糕有3600亿美元,现在李在明却亲手把这块蛋糕往外推。 表面上看,李在明此举是战略选择,实际上更多是出于一种“被夹击”的无奈。韩国的核心产业——半导体、显示屏、新能源车,这些年在全球市场确实风光过,尤其是依赖中国市场,吃得很香。 以前三星的OLED屏幕基本一家独大,国内很多手机、电视厂商都得乖乖向三星买货。现代汽车也曾是中国家庭的热门选择,一度占到韩国GDP的近一成。那时候韩国人自信满满,觉得只要牢牢抱住这些优势,就能继续立于不败之地。 可情况变化得很快。中国的产业链这几年几乎是“开挂式”发展。京东方、TCL的OLED技术突飞猛进,质量和三星不相上下,价格却能便宜一截,国内外厂商自然更愿意买中国货。 新能源汽车更不用说,比亚迪、蔚来、理想这些品牌在续航、智能化和性价比上全面压制现代汽车,比亚迪的销量已经远远甩开了韩国车企。 这样一来,韩国在中低端市场拼不过中国,在高端市场又得受制于美国。比如半导体,三星虽然能做出先进制程芯片,但核心设备和关键专利都握在美国人手里。上不去下不来,这种尴尬让韩国很被动。 所以李在明觉得,倒向美国至少能换来点所谓的“安全感”和市场机会。美国主导着半导体联盟,还承诺韩国车企能更容易进入美国新能源补贴体系,这些条件看起来确实挺诱人。 可问题是,诱惑背后都是代价。 李在明带着韩国这份家底跑到白宫,换来的其实是美国开出的“账单”。韩国要掏出3500亿美元去美国投资,还得额外花1000亿美元买美国能源。汽车和农产品市场必须全面敞开,等于说韩国农民辛苦种的大豆、玉米,要被美国货直接打趴下。 更讽刺的是,美国给的并不是实打实的好处,而更像是一份保护费清单。美国说要保护韩国安全,但驻韩美军的军费一分没减,反而韩国的市场份额要拱手让人。 韩国国内不少企业家早就憋屈得牙痒痒:这些钱如果投在本国,足够升级整个产业链;如果继续加大对华投资,甚至能建十个像西安那样的大型产业园。可现在,全便宜了美国。 三星、西安工厂的例子就很典型。三星的闪存产量有37%都来自西安,年底预计能突破40%。可制造这些芯片的关键原料,比如多晶硅,超过七成得从中国进口。中国一卡脖子,韩国的生产线立马停摆。 李在明嘴上说要脱钩,可产业链是切不断的。更别说锗、镓这种战略材料,中国早就把出口红线画好,韩国的依赖度还在上涨。 美国看似在拉韩国“上车”,其实是在掏空韩国的未来。3500亿美元投资换来的是美国的就业、美国的技术壁垒,而不是韩国的增长空间。 李在明这一步棋,表面上显得“硬气”,实则是典型的政客投机。去年他还为了反对尹锡悦的亲日政策绝食抗议,说要守住韩国的尊严,结果掌权没多久,亲美亲日的动作比前任还激进。 前不久,韩国和日本敲定了稀土合作,过去80%的稀土从中国进口,现在转头签了日本的长期订单,还主动提出跟日本搞“安保情报共享”。韩国国内不少人看不下去,街头的抗议标语里直接写着“李在明,别把韩国卖了”。 韩国半导体还撑着最后的高端优势,比如HBM芯片占全球90%的市场份额。但中国的长鑫存储、寒武纪这些企业正快速追赶。等韩国把生产线逐步搬到美国,中国这边一旦技术突破,韩国可能连最后的优势都守不住。 汽车产业更是雪上加霜,现代在中国的销量早已一落千丈,现在又要在美国面对皮卡和电动车的激烈竞争。韩国农民也在担心,美国的大豆、玉米冲击国内市场,他们可能很快连饭碗都不保。 韩国选择“脱钩”,对中国来说其实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必须靠别人“混圈子”的国家。我们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有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韩国要走,就让它走。3600亿美元的贸易蛋糕不会凭空消失,只会被新的伙伴分走。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一路高歌,国产屏幕正在占领海外市场,国产芯片企业不断突破,美国的封锁也在一条条被冲开。 等到美国的补贴吃完、市场饱和,韩国企业才会发现,回头的路已经没了。
韩国总统李在明摊上大麻烦了!这回恐怕是韩国外交史上最尴尬的一幕,李在明站在华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