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张治中手头紧,无奈让儿子向傅作义借500元钱。周总理得知后,赶忙说:

受伤的梦娇 2025-08-31 19:38:29

1949年,张治中手头紧,无奈让儿子向傅作义借500元钱。周总理得知后,赶忙说:“是我们疏忽了,给他6000元救急!” 彼时,张治中这位曾在国民党中举足轻重的谈判代表,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一家人的生活开销让他犯难,兜里的钱早花光,连孩子想吃块饼,他都凑不出钱。 儿子张一真见了,小心翼翼提议:“父亲,要不我找傅将军借点?” 张治中一听,立刻坐直身子,脸涨得通红,气呼呼道:“别瞎讲!我张治中一生清清白白,怎能去借钱!” 可话还没说完,肚子不争气地 “咕噜” 叫了一声,场面很尴尬。 回到 1949 年 1 月,蒋介石宣布 “下野” 那天,张治中正在办公室整理文件。他是黄埔军校老教官,从北伐到抗战,一直在国共之间斡旋。 李宗仁派他去北平谈判时,他盯着墙上的地图,喃喃自语:“这一去,怕是回不来了。” 在北平六国饭店的谈判桌上,张治中与周恩来相对而坐。中共代表列出战犯名单,张治中猛地一拍桌子,质问道:“李宗仁都成战犯了,这还怎么谈?” 周恩来神色平静,笑着递过一杯茶,缓缓说:“文白兄,当年西安事变,你不也劝蒋先生停止内战吗?” 谈判破裂的当晚,周恩来单独找到张治中,诚恳劝道:“文白兄,南京现在已成空城,不如留在北平吧。” 张治中却无奈摇头:“家人还在南京,身处险境,我怎能只顾自己,不管他们死活。” 周恩来听后,转身跟秘书低语几句。第二天,张治中在机场惊得目瞪口呆 —— 妻子洪希厚竟带着六个孩子,从南京乘飞机到了北平。 原来是周恩来提前安排地下党,护送张家人北上。 张治中望着妻儿,眼眶泛红,眼泪在打转。 洪希厚掏出手帕,轻轻擦他的脸,解释道:“恩来同志说,你要是回南京,肯定会被扣押。他连咱们的住处都安排好了,就在东单牌楼附近。” 可张治中没料到,住进四合院后,经济问题接连而来。他向来两袖清风,在国民党内素有 “和平将军” 的称号,从不动贪污受贿的念头。 如今要养活一家八口,每月那点津贴,只够买些粗粮勉强糊口。 儿子张一真悄悄跟他说:“爹,傅作义将军的部队刚改编,手头应该宽裕,要不我去借点?” 傅作义正在家里练书法,听到敲门声,放下毛笔,开门见到张一真,有些诧异。 张一真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傅将军,家父…… 家父想借 200 块钱应急。” 傅作义先是一怔,接着爽朗大笑:“文白兄太见外了!” 说完,转身从柜子里拿出 500 元。 他感慨道:“当年在绥远,要不是他力主和平,我这条命早就没了。” 消息传到中南海,周恩来对着秘书大声说:“快备车!我要去东单牌楼!” 到了张治中家,周恩来把一沓钞票往张治中手里塞:“文白兄,这是 6000 元,你先拿着用,不够再跟我说。” 接着他又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封信,有点愧疚地说:“这还有封道歉信 —— 都怪我,光想着把你留在北平,却忘了你还要养家,连生活费都没考虑到。” 张治中看着信封上 “文白兄亲启” 这几个字,再也忍不住,双手捂着脸哭了:“恩来啊,你这么待我,我可怎么报答你!” 这样的场景,像极了两人 30 年前初次相遇的样子。1924 年,黄埔军校里,周恩来作为政治部主任授课。 张治中搬着板凳,坐在最后一排听课。听到周恩来讲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时,张治中激动地站起身,大声问:“周主任,那革命要不要道德?” 周恩来目光温和,看着这个情绪激昂的青年,微笑点头:“要,所以我们要找有道德的人投身革命。” 之后 25 年里,张治中三次代表国民党与中共谈判,分别是西安事变、八路军改编和重庆谈判。 每次见面,周恩来总会诚挚地问:“文白兄,可愿加入我们?” 1945 年重庆谈判时,张治中再次递交入党申请,周恩来却婉拒摇头:“你留在国民党,能发挥更大作用。” 1969 年张治中病逝,周恩来正输液,拔了针头就去八宝山:“文白兄等我一辈子,我怎能不见最后一面!” 葬礼上,他让工作人员接张治中家人住中南海,老部下都愣住 —— 周恩来极少为非中共党员家属破例。 如今看旧照片,两人一个穿中山装、一个穿呢子大衣,在 1949 年北平并肩走。身后是古城墙,前方是新中国。他们的友谊超越党派,用一生写就 “君子和而不同”。 张治中一生为和平斡旋,反对内战;周恩来敬重他的原则。两人虽属不同党派,却都为国家尽力。张治中留北平后仍为新中国提建议,与周恩来的友谊直到最后都动人。

0 阅读:0
受伤的梦娇

受伤的梦娇

受伤的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