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民党的老警察厅长,到了68岁,还给伟人写信求工作。信里没拐弯抹角,直接说“我实在找不到门路了,只好来找你”。伟人原本最不喜欢这种事,尤其是打着“老关系”的旗号来办私事的。但这一次,他看完信后,沉默了几秒,最后却说了一句话,把这事办妥,满足他一切要求。 刘策成晚年辗转湖南,生活清淡,新中国成立不久,他窝在小院里,看见全国变化天翻地覆,觉得这把年纪还能做点什么。思前想后,他一咬牙写给毛泽东一封信,把自己的困境说了个明白,把剩下的希望全托在了过去的师生交情上。 要说当年,刘策成年轻时曾背井离乡去日本求学,见过孙中山、黄兴,还跑去参加同盟会。为了救国他啥都能豁出去,留学回来先不急着做官,而是回老家当老师,想把这些新想法带进课堂,让学生脑筋活络些。 那时湖南第一师范的教坛上,常常能看到他讲课的身影,课后也总有学生跑来追着问问题,其中就有毛泽东,两人在狭小的书房里谈古论今,探讨天下大势,久而久之,师生成了朋友,思想上一来二去都觉得对方有大才。 局势越来越乱,刘策成后来觉得只是教书救不了这个国家,于是辞职下乡做了官。他干县令、当厅长,从不摆架子,经常钻到村子里听老百姓说话。 长沙百姓见到这样的官员,都嘴里夸他是好官,可当官没几年,军阀赵恒惕邀请他进警察厅,本来是想牢牢看住自家姻亲,谁知刘策成刚上任就遇上麻烦。 这一年,毛泽东在长沙大力推广“民办自治”,得罪了赵恒惕,赵一怒之下要下令抓捕毛泽东,当晚一级警备,刘策成心下紧张,立刻通知亲信偷偷告诉毛泽东,赶紧撤离。 第二天长沙城被查了个底朝天,却始终找不到人,赵恒惕气急败坏,刘策成却把这场风波悄悄扛了下来,这一份冒险和老交情,毛泽东记了大半辈子。 几年下来,刘策成修了不少长沙的老景点,还建了第一座市民公园,市民纷纷点赞,可官场有人觉得他不务正业,后来他主动辞职回乡,专心弹琴读书,研究古籍《庄子》,日子过得清静单调。 抗战那会儿,他去南岳见了周恩来,一见面就表达了支持共产党抗日主张,周恩来提起他那年救毛泽东,刘策成只摆了摆手,说该做的事不用再提。 1949年新政权建立,刘策成看到新闻照片,觉得毛泽东必有大作为,心中萌生再为社会尽一份力的念头。挣扎很久,他终于写了求职信给昔日学生,没想到这封信寄出去没多久,湖南省领导就找上门,让刘策成当了参事,可他又不甘心只在湖南小城里待着,直接去了北京。 很快,毛泽东亲自批示,安排他进中央文史研究馆,当聘书送到手里,刘策成觉得这份晚年的身份,是对他多年来的一种回馈和肯定,全家搬来北京,他把多年著作整齐码在书架上,从学术到为官,自觉一路走来没白费功夫。 刘策成的一生,从留洋到为官,从教书到钻研学问,经历了不同的时代浪潮。无论在哪个年代,他始终秉持着自己的那份担当,没有辜负那段师生之情,也没有在乱世中妥协,到了晚年,他用行动证明,即使到了暮年,人人都能继续贡献力量。 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刘策成助毛泽东长沙脱险;新湖南——毛泽东和他的老师刘策成
罕见!美国驻华使领馆这一次终于跟我们在一个频道了!在我们即将举行抗战80周年纪念
【70评论】【9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