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钱学森96岁大寿之际,寿宴现场高朋满座,忽然,钱学森看到角落中正坐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他来到老人跟前,带着有些颤抖的声音问道:“你还好吗?你有几个孩子?”谁知,老太太的回答竟让他当场泪流满面。 在2007年一场科学界盛会上,一位老科学家忽然注意到角落里的白发女士,这位女士的回答为何让他瞬间情绪失控?背后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家国往事? 钱学森先生1911年出生在上海,早年去美国留学,学成后一心想着回国报效。1955年他克服重重阻力回到祖国,领导导弹事业,从无到有建起我们的国防科技体系。郭永怀先生1909年生于山东,比钱学森大两岁,两人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师兄弟,一起钻研空气动力学。郭永怀1947年去康奈尔大学任教,那时候李佩女士也在那里深造,两人结为夫妻。 李佩女士1917年生于江苏镇江,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抗日战争时随学校迁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坚持学习并参与救护工作。1947年她去美国康奈尔大学,继续学术追求。1951年他们的女儿郭芹出生,那时候钱学森被美国限制自由,郭永怀夫妇常去探望,提供支持。钱学森回国后,1956年亲自写信邀请郭永怀夫妇回来,一起投身国家建设。郭永怀带回大量资料,李佩负责家庭和后勤,两人定居中关村。 回国后,郭永怀加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担任副所长,专攻爆炸力学,为两弹一星工程出力。钱学森和郭永怀合作紧密,共同推动导弹项目,从1956年到1960年代,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李佩在中科院西郊办公室工作,负责基建,推动医院和学校设立,改善科研人员生活。她拒绝高位,扎根一线,创办西式点心店,解决大家饮食问题。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在执行任务途中飞机失事牺牲,当时他保护国家机密文件,直至最后。消息传来,国家领导人痛惜,钱学森也深感损失。 李佩失去丈夫后,继续在中科院工作,独自养育女儿郭芹。1978年改革开放,她调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担任外语教研室主任,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编写教材,培养科技翻译人才。她组织全国应用语言学协会,开设培训班,帮助年轻学者掌握国际前沿知识。1996年11月8日,女儿郭芹因病去世,年仅45岁,这对李佩是又一打击。但她没停下脚步,继续讲课,创办中关村大讲坛,邀请专家分享讲座,惠及社区居民。 2007年12月,钱学森96岁寿宴在北京举行,高朋满座,科学家和官员齐聚庆祝。宴会现场,钱学森看到角落里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正是李佩女士。当时她89岁,独自前来。钱学森走过去,问:“你还好吗?你有几个孩子?”李佩答:“只有一个,她已经不在了。”这句话让钱学森当场泪流满面,因为他知道李佩的丈夫郭永怀1968年牺牲,女儿1996年离世,一家三口只剩她一人。这场景反映出老科学家间的深厚情谊,也提醒大家他们为国家付出的代价。 钱学森和李佩的交往源于共同的爱国心。1956年郭永怀夫妇回国,就是钱学森邀请的,那时他们在太平洋轮船上颠簸37天,李佩照顾孩子,郭永怀守护资料。回国后,三人合作推动力学研究,钱学森领导航空部,郭永怀专注国防,两人互相支持。李佩则在教育一线,1980年代她推动自费留学项目,与李政道合作,帮助首批学生出国学习先进技术,回国后贡献力量。这体现了我们科学家不计个人得失,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李佩一生低调朴实,住中关村老楼,骑自行车上班。2008年汶川地震,她捐出10万元积蓄,支持灾区重建。钱学森晚年也注重人才培养,提出教育改革建议,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两人都是两弹一星功勋的代表,郭永怀获元勋奖章,李佩获应用语言学奠基人称号。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科技强国靠一代代人接力,国家从贫弱到强大,正是靠这种精神。 如今,天文学界命名小行星212796为郭永怀星,212797为李佩星,每76年相遇一次,象征他们的永恒贡献。2017年1月12日,李佩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同年4月与郭永怀合葬,墓碑刻“怀瑾佩瑜,师表后继”。钱学森2009年10月31日逝世,享年98岁,国家给予高规格礼遇。这些老前辈的奉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新时代,我们要学习他们,投身科技自立自强,为实现中国梦努力。
于敏的超级大脑有多厉害呢?曾经和他一起工作过的杜祥琬院士在一次采访时说:“有一次
【48评论】【6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