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小弟”哈萨克斯坦,为什么却突然“慕中”? 众所周知,哈萨克斯坦是俄罗斯“小

竹韵清风起 2025-08-30 17:13:41

俄国“小弟”哈萨克斯坦,为什么却突然“慕中”? 众所周知,哈萨克斯坦是俄罗斯“小弟”,说的是俄语、加的是独联体、俄族还占到总人口的15%,连电话区号也是俄罗斯的区号。但现在,这个“俄国小弟”却处处中国印记。 公交车跑的是金龙和宇通、街头出租车是比亚迪、满街是中铁基建的工地、小米华为手机畅销中亚、中资还介入了哈国矿业、还有海关超8成的中国游客。 这种变化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两国经贸关系深化的自然结果。 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历史渊源深厚。 两国拥有漫长边界线,同属独联体和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在安全领域更是长期合作伙伴。 但2022年乌克兰危机升级后,俄罗斯受到西方制裁,经济遭受重创,连带影响了哈萨克斯坦。 哈方曾经高度依赖的俄罗斯能源通道不时出现“卡脖子”情况,这让哈萨克斯坦领导层清醒意识到:必须拓宽合作伙伴关系。 恰逢此时,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哈萨克斯坦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哈萨克斯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资源,使其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理想伙伴。 目前中国企业在哈投资总额已超过270亿美元,近6000家中资企业在当地开展业务,合作领域从油气开发到基础设施建设,从农业合作到科技创新,覆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自2013年国家主席在阿斯塔纳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哈间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2024年,经哈萨克斯坦的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过货量均创历史新高,全年经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通行的中欧班列达到1.6万列,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13.2%。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条条实实在在的贸易通道,正在将两国利益紧密相连。 人文交流同样精彩。 哈萨克斯坦全国已设立5所孔子学院,仅欧亚大学孔子学院就培养了1.3万多名了解中国文化的友华人士。 2023年免签政策实施后,中国赴哈游客数量大幅上涨,2024年超过65万人次,同比增长约80%。 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斯坦人也开始前往中国,有的去南方城市商务考察,有的到历史名胜旅游观光。 需要明确的是,哈萨克斯坦不是在俄罗斯和中国之间做“二选一”,而是推行一种平衡的外交政策。 哈领导人托卡耶夫明确表示,哈萨克斯坦将继续奉行旨在保护国家利益的、平衡的、建设性的外交政策。 这种平衡艺术精湛到既与俄罗斯保持安全合作,又与中国深化经济联系;既不承认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但也不公开反俄。 中哈合作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双方互补性强,真正实现了互利共赢。 哈萨克斯坦资源丰富但需要开发资金和技术,中国有资金和技术但需要资源;哈萨克斯坦位于欧亚大陆中心位置,中国可以通过哈打通通往欧洲的运输通道。 这种互补性让合作有了坚实基础。 回过头来看,哈萨克斯坦与其说是“突然慕中”,不如说是在国际格局变幻中理性务实地拓宽合作伙伴。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合作实践表明,国家间关系不一定是零和游戏,完全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这种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合作关系,不仅造福两国人民,也为地区乃至世界的繁荣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参考资料:元首战略引领 中哈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中国商务新闻网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竹韵清风起

竹韵清风起

竹韵清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