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主持人问李菁:“你离开德云社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李菁说了2点,却让郭德纲的粉丝们哑口无言。 2010年,德云社陷入了一场巨大的危机。那一年,德云社因与媒体、演出管理等方面的冲突,曾一度遭遇全面停摆。 正是在这样风雨飘摇的节点,何云伟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离开。 何云伟当时已经是郭德纲的“左膀右臂”,舞台上的分量不容小觑。但他清楚,随着德云社的发展,郭德纲的控制欲和对弟子的严格要求,也让很多演员感到压抑。 何云伟的选择,被外界解读为“背叛”,可在他自己看来,却是为了能走得更远。“那时候觉得,如果继续留在德云社,可能就没有太多发展的空间了。” 离开后,他很快投入到新的环境里,并先后拜了侯耀华、姜昆为师。这一举动,也让他在主流相声圈站稳了脚跟,获得了更多电视台和大型晚会的机会。 相比之下,李菁的离开,的确更让人觉得惋惜。作为郭德纲最早收下的一批弟子之一,他在德云社里可以说是元老级人物。 李菁性格随和,人缘极好,在师兄弟中总是乐于助人,大家对他也多有尊敬。他的业务能力同样不容小觑,台风稳健,口才清亮,善于抓观众的笑点。 很多老观众都记得,当年德云社还只是个小剧场时,李菁和师兄弟们一块搭档演出的日子,笑声不断,气氛热烈。 随着德云社的逐渐壮大,新一批年轻演员不断涌入,他们更有活力、更有话题性,而演出资源却有限。 慢慢地,李菁发现自己被排到舞台的次数越来越少。即便有演出机会,很多时候也是边角的小场合,观众数量有限,无法真正展示他的实力。 对于一个靠舞台吃饭的相声演员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打击。“当时真的没办法了,八个月才给排两次演出,你说这能呆下去吗?”李菁在接受李静采访时,语气里带着无奈与心酸。 相声这门艺术,讲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更离不开舞台锻炼和观众反馈。 一个演员若是长期不上场,再好的包袱也会失去火候,手艺会生疏。李菁深知这一点,他不愿意眼看着自己一点点荒废,才最终下定决心离开德云社。 李静在采访中追问:“你离开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对不起什么人?”这一问,原本是想听他谈与郭德纲之间的情感。 但出人意料的是,李菁没有提郭德纲,而是提到了栾云平。“我没有对不住郭德纲,我离开的时候,德云社还是好好的。” 他顿了顿,叹了一口气,“要说对不起,就对不起栾云平。以前有次栾云平给我安排演出,我临时决定不去,也没打电话通知。结果他被郭老师训了一顿。现在想起来,我觉得挺对不住他的。” 这一段回忆,透露出李菁对师兄弟间情分的看重,也让外界看到了他真性情的一面。不同于曹云金的锋芒毕露,也不同于何云伟的主动转型,李菁始终保持着一种低调。 他不愿意靠炒作德云社话题来博眼球,也不愿意借师徒恩怨来换取流量。退出德云社后,他依旧坚持和天津派的相声艺人们保持往来,更多时间花在传统作品的打磨上。 也正是这种性格,让他在娱乐至上的时代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外界几乎很少再看到他的身影,他也不常在综艺节目中抛头露面。 偶尔有媒体找上门,他也只是淡淡一笑,表示不想再用德云社的名字去蹭热度。 在一次节目中,李菁公开表达了自己对德云社管理模式的看法。他直言:“德云社的管理方式,更像是师徒制,不太符合现代企业的运作逻辑。 一个公司想要长远发展,需要更加规范的制度,而不是单纯靠一个人的威望。”这番话,既有批评,也有客观冷静的分析。
郭德纲真的对不住闫云达了!昨天郭德纲前大徒弟闫云达直播时表示:我为德云社立下了汗
【10评论】【1点赞】